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PPT教學課件,共29頁。
甲午中日戰爭
(1)戰爭爆發的背景
日本:“大陸政策”的出臺(根本原因)
中國:積貧積弱,“避戰求和”(可乘之機)
朝鮮:東學黨起義(直接原因)
日本的大陸政策
(1)侵占中國的臺灣;
(2)征服朝鮮;
(3)侵占中國的東北和蒙古;
(4)征服全中國;
(5)侵占亞洲,稱霸世界
黃海大戰
時間:1894年9月17日
作戰雙方:北洋艦隊—— 聯合艦隊
結果:中國損失較大,但主力尚存日本取得黃海海域制海權
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他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決意與敵同歸于盡,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與全艦官兵250余人一同壯烈殉國。
結合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海戰的歷史,說說加強海洋防衛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具的國家。從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的史實證明,海洋已經成為侵略者來襲的主要方向,近代中國海防松弛,有海無防,被動挨打。
以史為鑒,面向未來。沒有強大的海軍,一旦有海防危機,就失去了國家的安全屏障,因此,海防是國家戰略防衛的重要組成部分。
《馬關條約》的簽訂
1895年春,李鴻章前往日本馬關簽訂
內 容
割遼東半島(后贖回)、臺灣和澎湖列島給日本。(割地)
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白銀。(賠款)
增開重慶、沙市、蘇杭四口為通商口岸。 (增開商埠)
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設廠)
影 響
中國國土進一步淪喪,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進一步增強了日本實力
使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通過《馬關條約》,清政府被迫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而今天中國同樣允許外國在中國投資辦廠,這二者之間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是列強侵華的表現,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產物,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
后者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是在中國獨立自主的前提下,雙方互惠互利的平等交易行為,它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 ... ...
關鍵詞:《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