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PPT優質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情景導入
魯迅先生是1898年離開故鄉的,1919年12月第二次回故鄉,目的是變賣老屋接母親到北京。小說以“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那么“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有怎樣的想法和感受?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小說。
... ... ...
故鄉PPT,第二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1.識記、積累生字詞以及好詞好句。
2.掌握敘事類文章脈絡把握的方法。
3.用小說三要素理清了課文思路,劃分了層次,概括了大意。
走近作者
魯迅(1881-1936),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為筆名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主要著作: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等。其中,1921年12月發表的《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杰作。
... ... ...
故鄉PPT,第三部分內容:創作背景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專制政權是被推翻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階級和軍閥官僚的統治。帝國主義不但操縱了中國的財政和經濟命脈,而且操縱了中國的政治和軍事力量。由于這雙重的壓迫,中國的廣大人民,尤其是農民,日益貧困化,他們過著饑寒交迫的和毫無政治權利的生活。
小說寫于1921年1月,它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現實生活。1919年12月初,魯迅從北京回故鄉紹興接母親,親眼看到故鄉的破舊不堪和農民生活的貧困,百感交集,思緒萬千,一年后就以這次經歷為素材,創作了小說《故鄉》。
... ... ...
故鄉PPT,第四部分內容:準確朗讀
秕谷( ) 鵓鴣( ) 顴骨( )
折本( ) 潺潺( ) 陰晦( )
伶仃( ) 恣。 ) 猹( )
獾( ) 弶( ) 腳踝( )
髀( ) 愕然( ) 嗤笑( )
瑟縮( ) 黛( ) 廿( )
祭祀( ) 寒噤( )
理解詞語
陰晦:陰沉,昏暗。
蕭索:缺乏生機,不熱鬧。
鄙夷:輕視,看不起。
惘然: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東西的樣子。
隔膜:思想感情不相通。
恣。喝我夂鸀。
展轉:生活不安定,四處奔。
... ... ...
故鄉PPT,第五部分內容:整體感知
說說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又是以什么為線索來組織故事情節的。
文中寫了故鄉二十多年以來發生了巨大變化的故事。請概括都發生了哪些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家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我”的朋友閏土的故事;
二十多年前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我”家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我”的朋友閏土的故事;
二十多年后豆腐西施楊二嫂的故事。
梳理情節結構,概括每部分的具體內容。
第一部分
(1~5):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復雜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
(6~77):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一層(6~33段):寫“我”和母親相見、談話,引起對少年閏土的回憶(插敘),表現了“我”對閏土的熱愛和真摯的感情,也是“我”認為記憶中的故鄉十分美好的重要原因。
第二層(34~52段):寫鄉鎮小市民楊二嫂的破產和巨大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農村經濟的蕭條,為中年閏土的變化做了重要的鋪墊。
第三層(53~77段):寫閏土的到來,他的變化使“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美好向往徹底破滅。
第三部分
(78~88):寫“我”離開故鄉時的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
... ... ...
故鄉PPT,第六部分內容:合作探究
1.找出課文的三個要素:人物、情節和環境。
人物
母親、“我”、宏兒、閏土、水生、楊二嫂。
情節
以時間為序,以“我”在故鄉的見聞感受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按“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組織安排材料。
環境
自然環境:記憶中的故鄉和眼前的故鄉。社會環境:農民生活的痛苦,城市平民的破產的現實。
2.請理清各人物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
線索人物,勾連情節。
閏土、楊二嫂
主要人物,凸顯故事主旨。
母親、宏兒、水生
次要人物,寄予希望。
3.跳讀有關故鄉的情節,回答相關的問題。
(1)故鄉的環境在變,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如何理解?時隔多年,重回故鄉,你能想象“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是如何的嗎?
“阿!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先用一個感嘆句“阿!”再用一個否定的疑問句。這樣寫是因為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復雜思緒、沉重的心情,為下文做鋪墊。
(2)見到故鄉時,“我”的感受是怎樣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本沒有什么好心緒。眼前蕭索的景象與“我”記憶中的故鄉形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而感到悲涼,只得自我安慰,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3)第四自然段說:“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我”真的記不起了嗎?在什么地方寫有?找出來后說說“我”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美在哪時?這也是一段景物描寫,又有何作用呢?
不是。第12自然段,少年閏土月夜刺猹圖。記憶中的故鄉色彩艷麗、明快,人物英俊、活潑,兩者相映成趣。過去,二十年前。記憶中富于夢幻色彩的故鄉與現實中的故鄉形成鮮明的對比,體現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對現實故鄉的疑惑和悲涼。
4.結合文意,理解關鍵句的含義。
小說中有兩處寫到“高墻”: ①“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②“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那西瓜地上的銀項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這兩處“高墻”有什么含義?
... ... ...
故鄉PPT,第七部分內容:品讀詞語
1.結合文意,理解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去。
“嚴寒”點明回到故鄉的時間是冬季,不僅表明了季節的變化,更是心情的寫照。“二十余里”寫“我”與故鄉相隔之遠;“二十余年”寫“我”與故鄉分別之久。
(2)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飛”準確形象地寫出了宏兒外出迎接“我”時的勤快和喜悅。孩子的喜與大人的悲,對比之中更增添了悲涼的氛圍。
(3)“哈!這模樣了!胡子這么長了!”一種尖利的怪聲突然大叫起來。
“尖利”既寫出了楊二嫂聲音高而刺耳,又暗示著楊二嫂為人尖酸刻薄。
(4)我孩子時候,在斜對門的豆腐店里確乎終日坐著一個楊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但是擦著白粉,顴骨沒有這么高,嘴唇也沒有這么薄,而且終日坐著,我也從沒有見過這圓規式的姿勢。
兩次寫“終日坐著”說明楊二嫂曾經是個安分守己的人,盡管當年她借年輕的姿色來徠生意。
... ... ...
故鄉PPT,第八部分內容:隨堂檢測
1.本文選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浙江________人,我國偉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________家。我們曾學過他的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篇文章均出自散文集___________________。
2.《故鄉》一文的線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背景是_________________。
3.分別用一句概括文中幾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閏土:是一位勤勞樸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舊中國尚未覺醒的貧苦農民的典型。
②楊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潑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與損害的城鎮小市民的典型。
③“我”:是一位進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典型。
... ... ...
故鄉PPT,第九部分內容:課后作業
1.完成同步練習。
2.預習課文后半部分。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故鄉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