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PPT課件下載
第一部分內容:作者簡介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時期魯國人,名丘,字仲尼,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譽為“萬世師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論語》屬語錄體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記錄關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書籍,共20篇 。內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南宋時,朱熹把它列為“四書”之一,成為儒家的重要經典。宋朝宰相趙普曾贊頌說“半部《論語》治天下”。
(四書:《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二部分內容:寫作背景
教文言文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語感,增強學生的積累,提高語文素養,熏陶道德修養!墩撜Z》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經典之一,而儒家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應讓學生接受儒家文化中優秀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使他們在情操修養,立身處事,為人治學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引導,從而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健康堅定的價值觀和樂善好學的品格和氣度。當然也借這些短小精煉的小短文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興趣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三部分內容:生字新詞
論語(lún) 不亦說乎(yuè) 不慍(yùn)
三省吾身(xǐng) 傳不習乎(chuán ) 不惑(huò)
不逾矩(yú)(jǔ) 不思則罔(wǎng) 不學則殆(dài)
一簞食(dān) 曲肱而枕(qǔ)(gōng)(zhěn)
好之者(hào) 篤志(dǔ)
1.學而時習之(按時復習)
2.有朋自遠方來(從 )
3.人不知而不慍(了解)(生氣,發怒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6.與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誠,誠實)
7. 傳不習乎(老師傳授的知識)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這里指獨立做事情)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四部分內容:品味語言
這個環節以學生探究合作學習和老師指導串講法為主。特別強調以下字詞的翻譯: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孔子 而:進而,然后 時:按時 習:溫習 之:代詞,它
亦:也 說:通“悅”愉快 乎:語氣詞,嗎 朋:志同道合的人
自:從 樂:快樂 知:了解 而:但是 慍:憤恨、惱恨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古時對男子的尊稱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悍词
吾身:我自己 為:替 謀:謀劃 忠:盡心盡力 信: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而: 就 學:做學問 立:獨立做事
不惑:通達事理 知:懂得 天命:自然的規律和命運
耳順: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 逾:越過、超過 矩:規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五部分內容:段落結構
《論語》十二章選自于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 ,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籍。 《論語》十二章談的是學習方法、求知態度、道德修養和為人處世之道。因此,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于心理發展正處于萌芽階段的初中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六部分內容:知識鏈接
流傳版本
《論語》自戰國前期成書問世以后,因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政策,幾乎慘遭滅頂之災。到漢初,朝廷明令“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有些冒著生命危險收藏下書籍的人,紛紛向朝廷“獻書”,因口口相傳再手抄筆錄輾轉反復,字句往往有所差異。今日所讀之本經歷了兩次大改造,一個是西漢末年,漢成帝帝師張禹以《魯論》為主,結合《齊論》編定的《張侯論》,有21篇;西元二世紀中期,鄭玄又以《張侯論》為底本,根據不同版本進行點校,定下《論語》今本,并結集了兩漢間對《論語》的不同解釋。
不到一百年后,何晏把鄭玄本及其反對派的觀點編成了《論語集解》。何晏之后,南北朝時代,皇侃受佛教的影響,編成《論語義疏》。西元八至九世紀,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對鄭玄、何晏所編之本都持懷疑態度,要回到原典。但由于鄭玄在世時已與孔子相差600余年,《論語》原典并不可考。今本據阮元?薄妒涀⑹琛繁窘y計,約1萬2千字。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七部分內容:知識點解析
知識點一:古今異義詞
古今異義是指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認識的進步,古今詞義發生變化的一種語言現象。古今詞義演變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詞義擴大
有些詞的原有意義范圍比較狹小,現在的應用范圍比原來廣泛了。其特點是:今義大于古義,古義又包括在今義之中。例如,“江”古代指長江,現在泛指所有江河;“河”古代特指黃河,現在泛指所有河流。“中國”古義只指中原地區,現在指全中國。
2.詞義縮小
詞的古義內容,隨著時代的變化逐漸變得狹小的現象。例如,“金就礪則利”中的“金”,古代泛指一切金屬,現在專指黃金。
3.詞義轉移
詞義發生了轉移,即古義表示甲事物,今義表示乙事物了。例如,“獨愴然而涕下”中的“涕”古代指眼淚,現轉移為“鼻涕”了。
4.褒貶變化
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出現了褒貶意義相互轉化的現象。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識淺陋,并沒有貶義,現在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已變為貶義詞。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八部分內容:中考在線
下面加點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
A.騰人持湯沃灌 B.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列論戰》)
C.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D.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小石潭記》)
【講評】湯,古義:喝的湯,今義:熱水。 可以,古義:可以憑借,今義:表示許可。 三,古義:泛指多次,今義:確數“三”。 參差:長短、高低不齊的樣子。
【例】(廣東茂名)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下列加點詞語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學而時習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而不慍 水落而石出者
C.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 D.其恕乎 其不善者而改之
【講評】A.“學而時習之”,之,代詞,指學過的知識;“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之,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B.“人不知而不慍”,而,表轉折;“水落而石出者”,而,表承接。C.“可以為師矣”“可以一戰”,可以,可以憑借(這一點)。D.“其恕乎”,其,用作副詞,有“也許”、“大概”“差不多”的意思。“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代詞,他,他的。
... ... ...
論語十二章PPT,第九部分內容:課后習題
1.《論語》是__________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__________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2.《論語》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稱“四書”,共__________篇。
3.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__________人,春秋末期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創始人。相傳他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人?鬃颖缓笫澜y治者尊為“__________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與孔子并稱“__________”。
... ...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論語PPT下載,論語十二章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