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自然災害的避防》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PPT
第一部分內容:強化基礎知識落實
[自讀教材•填要點]
一、自然災害的監測和防御
1.災害監測
(1)目的:提供_____和信息,從而進行_____和預報,直至據此直接轉入應急的_____行動。
(2)自然災害監測系統:進行災前_____、災時跟蹤、災后_____,并提出減災_____。
2.災害防御
指在自然災害發生之前采取工程性或_____防御措施,以 _____或延遲災害的發生,或減輕災害發生時造成的 _____和損失。
二、自然災害的救援與救助
1.救災準備
(1)涉及方面:_____ 和救災物資儲備基地。
(2)我國的救災物資儲備
①救災物資分類:生活、_____、醫用和 _____物品四大類。
②10個國家級救災物資儲備基地:天津、_____、沈陽、合肥、_____、武漢、長沙、南寧、成都和_____ 。
2.災中救援:指災害發生后,相關救災部門采取的各種積極措施對災民進行_____和救濟,對損壞的各種設施進行搶修,以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3.災后恢復
(1)概念:指自然災害發生以后開展的_____和重建家園的活動。
(2)目的:一方面將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盡量_____;另一方面是_____抵抗未來災害的能力。
(3)救助形式:_____救濟、民間救濟和_____救濟。
三、避防自然災害的措施和方法
1.地震災害的避防
(1)基本方針:“_____ ”
(2)震前準備
①為每個家庭成員準備一個_____和一張應急卡片。
②經常清理物品,以保持_____通暢。
(3)避震措施
①平房室內:跑到室外_____區。
②樓房:_____。
③戶外:向開闊的地方轉移。
... ... ...
常見自然災害的避防PPT,第二部分內容:重視問題式教學
問題探究一 自然災害避防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基礎考點
[思考探究]
[材料一] 2019年3月23日是第59個世界氣象日,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表示要準確、及時預報天氣變化,發揮氣象防災減災作用。
[材料二] 2018年10月13日是第29個“國際減災日”,中國應急管理部副部長、中國地震局局長鄭國光認為,多部門應急聯動將是防災減災救災的“尖刀”力量。“過去,各救援力量往往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合力,影響救援效率。應急管理部組建后,綜合救援的整合優勢逐漸顯現,成為應急救援的中堅力量。”
[探究1] 材料一顯示的自然災害避防手段是什么?
提示:災害監測。
[探究2] 材料二中的自然災害避防手段是什么?怎樣實施?
提示:災中救援。災害發生后,相關救災部門采取各種積極措施對災民進行救護和救濟,對損壞的各種設施進行搶修,以最大限度減少災害所造成的損失。
[系統認知]
(1)自然災害的避防不是杜絕災害,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是自然異常變化的結果,如臺風過境、海嘯及地震發生和火山噴發時造成的災害,這些災害是人類無法杜絕的,但通過避防措施可以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2)自然災害的發生與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密切的關系,如在云貴高原、橫斷山區等地破壞植被、亂挖礦石等活動容易誘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減災工作要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否則會引發更多的災害。
[集訓沖關]
1.修建水庫、堤壩、防護林等屬于自然災害避防的 ( )
A.災害監測 B.災害防御
C.災中救援 D.災后恢復
2.自然災害避防的核心是 ( )
①減少災害發生的次數、趹饎僮匀粸暮Α、鄱沤^自然災害、軠p輕災害帶來的損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下列關于自然災害的避防,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
A.避災是一種理想化的理念,在目前技術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B.只要科學技術提高了,我們就可以避免、杜絕各種自然災害
C.準確預測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是自然災害避防的關鍵
D.自然災害避防有助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問題探究二 怎樣做到自救與互救 重難考點
[思考探究]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一方面順應社會各界對我國防災減災關注的訴求,另一方面提醒國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更加重視防災減災,努力減少災害損失。圖標以彩虹、傘、人為基本構圖元素。其中,雨后天晴的彩虹蘊意著美好、未來和希望;傘是人們防雨的最常用工具,其弧形形象代表著保護、呵護之意;兩個人代表著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大家攜手,共同防災減災。整個標識體現出積極向上的思想和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之意。
[問題設計]
1.運用“綜合思維”分析自救與互救包括哪些方面?
2.從“地理實踐力”的角度探討野外遇到滑坡、泥石流怎樣進行自救與互救?
... ... ...
常見自然災害的避防PPT,第三部分內容:開展思維結構性
思維結構性評價——地震的災前準備
我國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與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上,且我國陸地板塊上分布有很多活躍的斷裂帶,使得我國是一個地震災害頻發的國家。據統計,僅2018年,我國共發生三級及以上地震542次(臺灣地區里氏4.0級以下地震未統計在內),其中里氏3.0到3.9級363次,4.0到4.9級148次,5.0到5.9級26次,6.0級到6.9級5次,7.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2月6日在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的里氏6.5級地震。怎樣認識和做好地震的災前準備呢?
關鍵詞:中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常見自然災害的避防PPT下載,常見自然災害的成因與避防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