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認識化學科學PPT(第三課時物質的量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
第一部分內容:新課程標準是什么
1.掌握物質的量應用于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方法。
2.了解物質的量及其相關物理量的應用,體會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的重要作用。
... ... ...
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PPT,第二部分內容:新知探究
物質的量在化學方程中的應用
[自學新教材]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1.化學方程式提供的信息
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S+O2=====點燃SO2。這個式子不僅表明了反應物是________,生成物是________,反應條件是________,還表示了參與反應的各物質之間的質量關系,即在點燃條件下,每________份質量的S與________份質量的O2恰好反應生成________份質量的SO2。
2.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的含義
化學方程式:H2+Cl2=====點燃2HCl。
分子數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學計量數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擴大NA倍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質的量之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論: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前的計量數之比就是它們的________之比。
3.實驗室用Zn和稀H2SO4反應制H2,若用32.5 g Zn與足量的稀H2SO4反應,試求:
(1)生成標準狀況下的H2的體積。
(2)反應消耗的H2SO4的物質的量。
[落實新知能]
1.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的含義
化學方程式中反應物或生成物化學式前的計量數之比就是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也等于參加反應的氣體物質的體積(相同狀況)之比。
2.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的基本步驟
(1)基本步驟
(2)注意事項
①各種符號的書寫要規范,大寫字母與小寫字母的意義各不相同。例如,“M”表示摩爾質量,而“m”表示質量,“N”表示微粒數,而“n”表示物質的量。
②設未知數直接用各物理量的符號表示,且要注明物質(或微粒)的符號。例如,設參加反應的NaOH的物質的量為n(NaOH)。
③各物理量及單位、物質的名稱、公式等盡量用符號表示。例如,已知NaOH溶液的體積和物質的量濃度,求NaOH溶液的質量,就寫成:m(NaOH)=c(NaOH)×V[NaOH(aq)] ×M(NaOH)。
④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時,如果遇到已知物理量與未知物理量不一致時,可以直接列式計算。只要滿足“上下一致,左右相當”即可進行求算。
[演練新學考]
1.物質在發生化學反應時( )
A.它們的質量一定相等
B.它們的物質的量一定相等
C.它們的質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D.它們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之比
2.把一小塊鈉放入足量水中,會發生如下反應:2Na+2H2O ===2NaOH+H2↑。有關該反應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反應中Na與NaOH的質量相等
B.反應中H2O和H2的質量相等
C.反應中H2O和H2的質量比為2∶1
D.反應中Na與NaOH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1
3.在標準狀況下,11.2 L CH4在足量O2中燃燒,反應后生成的氣態物質的體積為( )
A.11.2 L B.5.6 L
C.22.4 L D.16.8 L
4.CaCO3的摩爾質量為100 g•mol -1。將5.0 g CaCO3固體完全溶于稀鹽酸后,再用蒸餾水稀釋成100 mL溶液。該溶液中Ca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
A.5.0 mol•L-1 B.0.10 mol•L-1
C.1.0 mol•L-1 D.0.50 mol•L-1
5.化學實驗中殘余的氯氣可以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以防污染空氣。若有3.20 g氫氧化鈉發生了化學反應,試求:
(1)生成NaCl的質量為________。
(2)生成NaClO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3)被吸收的氯氣在標準狀況下的體積為________。
(4)生成水的物質的量為________。
化學計算中的常用方法
反應物中有一種過量的計算
[難度增一點]
[典例1] 將28 g鐵粉放入100 mL 0.1 mol•L-1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析出的銅的質量為( )
A.32 g B.6.4 g
C.0.64 g D.3.2 g
[知能深一點]
反應物中有一種過量的計算
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化學方程式所確定的量(包括質量、物質的量等)進行反應的。如果某反應中兩種反應物的量都已給出,則應先判斷兩種反應物是否恰好完全反應,然后選擇不足量的那種反應物的量作為計算標準進行計算。
判斷方法:假設一種反應物A完全反應,計算需要另外一種反應物B的量,并與已知B的量進行比較,
若B(已知)>B(需要),則B 過量,根據A的量計算。
若B(已知)=B(需要),則二者恰好反應,根據A或B的量計算均可。
若B(已知)<B(需要),則B 不足,根據B的量計算。
[選考難一點]
1.已知Na與S在常溫下可化合生成Na2S,現將4.6 g Na與1.6 g硫粉迅速混合,并放在石棉網上加熱,反應后生成的固體是( )
A.Na和Na2S B.S和Na2S
C.Na2S和Na2O2 D.Na2S和Na2O
2.將6.5 g Zn加入500 mL 1.00 mol•L-1HCl溶液中,計算:
(1)生成H2的體積為________(標準狀況)。
(2)若反應完畢后溶液體積仍為500 mL,溶液中ZnCl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
化學計算中的常用方法
[難度增一點]
[典例2] 將質量為56 g的鐵棒插入5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鐵棒的質量為 ( )
A.57 g B.58 g
C.59 g D.60 g
[典例3] 將一定量的鐵粉加入100 mL稀硫酸中,為中和過量硫酸,且使Fe2+完全轉化為Fe(OH)2,共消耗掉2 mol•L-1 NaOH溶液 150 mL。原硫酸溶液的濃度是( )
A.0.5 mol•L-1 B.1 mol•L-1
C.1.5 mol•L-1 D.2 mol•L-1
[知能深一點]
化學計算中的2種常用方法
1.差量法
在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差(或體積差)和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量(質量或體積或物質的量)成正比例關系。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式計算求解。差量法計算的兩種常見類型:
2.關系式法(守恒法)
當已知物和未知物之間靠多個反應聯系時,只需利用化學方程式或原子守恒直接確定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即關系式),然后根據關系式計算即可。
例如,把一定量的CO還原Fe2O3生成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求生成沉淀的質量時,可先根據發生的化學方程式:3CO+Fe2O3=====△2Fe+3CO2,CO2+Ca(OH)2===CaCO3+H2O,找到關系式3CO~3CO2~3CaCO3,即CO~CaCO3,也可根據C的守恒直接得到CO~CaCO3。
[選考難一點]
3.將5.6 L CO2氣體緩緩通過一定量的Na2O2固體后,得到3.36 L氣體(氣體均是在標準狀況下測得),則所得氣體的成分為( )
A.CO2 B.O2
C.1.68 L CO2和1.68 L O2 D.1.12 L CO2和2.24 L O2
4.將26.4 g Na2O與Na2O2的混合物投入足量的水中溶解,反應后水溶液增重24.8 g,則原混合物Na2O與Na2O2的物質的量之比是 ( )
A.1∶3 B.3∶1
C.13∶31 D.31∶13
... ... ...
關鍵詞:魯科版高中化學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PPT下載,認識化學科學PPT下載,物質的量在化學反應中的應用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