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的政治和軍事》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PPT下載
第一部分內容:課程目標:
1.了解宋初專治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表現
2.了解兩宋與邊疆少數民族對峙的情勢
3.理解王安石變法內容及影響
... ... ...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第二部分內容:宋初專制集權的加強
陳橋驛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即位的恭帝柴宗訓年僅七歲。趙匡胤此時任殿前都點檢(禁衛軍的最高長官)、更兼宋州歸德軍節度使。
公元960年春,鎮州(今河北正定)和定州(今河北定縣)報稱北漢和遼國的軍隊聯合南下,攻打后周,聲勢很大,請求派兵援助。后周符太后和宰相范質、王溥等執政大臣不辨真假,慌忙派趙匡胤率兵北上御敵。趙匡胤在其弟趙光義,以及趙普、石守信等策劃下秘密行事。2月3日,軍隊行至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時,發動兵變,授意士兵為他黃袍加身,反叛后周,改擁趙匡胤為皇帝。而后,趙率兵回師開封,沒有燒殺搶掠,「太祖陳橋之變,與眾誓約不得驚動都人;入城之日,市不改肆」。初三趙匡胤陳橋兵變還京。
此次兵變最后導致了后周帝國的滅亡和宋帝國的建立,某程度上亦標志著五代十國時代開始邁入新時代。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加強的背景:
(1)北宋建立后,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2)統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強化專制集權、維護政權穩定的措施。
杯酒釋兵權是指發生在北宋乾德年間,宋太祖趙匡胤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下屬將領也被迫“黃袍加身”,起兵篡奪新生政權,通過酒宴方式,威脅利誘,要求高級將領交出兵權的歷史事件。
杯酒釋兵權是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治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軍事改革措施的開始,被視為寬和典范。其后,宋太祖還在軍事制度方面進行了多項改革,大大強化了北宋中央集權。
2.措施
(1)地方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
②設諸路轉運司綜理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
③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分別拱衛京師和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
(2)中央
1、中央 “二府”
行政:中書門下——長官行使宰相職權
軍政:樞密院——長官樞密使,地位略低于宰相
2、增參知政事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權
3、設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3.影響(結合P59史料閱讀)
(1)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因素,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強化了專制集權。
(2)制度束縛過死,權力分割過細,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保守疲沓的政治風氣。
... ... ...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第三部分內容:邊疆壓力與財政危機
唐朝滅亡之后,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后唐。到末帝李從珂繼位時,大將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后來末帝開始對石敬瑭起疑,石敬瑭也暗中謀自保。石敬瑭以多病為理由,上表請求朝廷調他往其它藩鎮,藉此試探朝廷對他的態度。末帝在清泰三年(936年)五月改授石敬瑭為天平軍節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懷疑末帝對他起疑心,便舉兵叛變。后唐派兵討伐,石敬瑭被圍,向契丹求援。九月契丹軍南下,擊敗唐軍。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冊封為大晉皇帝,認契丹主耶律德光為父,自稱兒皇帝,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陽進軍,末帝在閏十一月(937年1月)自焚,后唐遂亡。石敬瑭滅后唐后,建立后晉,并在938年按約定將燕云十六州獻給契丹。
澶(chán)淵之盟是北宋和遼國,在經過二十五年的戰爭后締結的盟約。公元1004年秋(宋真宗景德元年),遼國蕭太后與遼圣宗,親率大軍南下深入宋境。有的大臣主張避敵南逃,宋真宗也想南逃,因宰相寇準的力勸,才至澶州督戰。宋軍堅守遼軍背后的城鎮,又在澶州(河南濮陽)城下以八牛弩射殺遼將蕭撻覽(一作凜)。遼由于自身原因,很早就通過降遼舊將王繼忠與北宋朝廷暗通關節。宋真宗也贊同議和,派曹利用前往遼營談判,于十二月間(1005年1月)與遼訂立和約因澶州(河南濮陽)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此后宋、遼之間百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禮尚往來,通使殷勤,雙方互使共達三百八十次之多,遼朝邊地發生饑荒,宋朝也會派人在邊境賑濟,宋真宗崩逝消息傳來,遼圣宗“集蕃漢大臣舉哀,后妃以下皆為沾涕”。
1.宋遼為兄弟之國,遼圣宗年幼,稱宋真宗為兄,后世仍以齒論。
2.宋遼以白溝河為界(遼放棄遂城及涿、瀛、莫三州),雙方撤兵;此后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筑城隍。
3.宋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
4.雙方于邊境設置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王安石變法
背景:1.社會危機嚴重加劇---內憂外患
2.可能性:慶歷新政為王安石變法奠基
... ... ...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第四部分內容:南宋的偏安
靖康之變是指靖康二年(金天會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東京,擄走徽、欽二帝,導致北宋滅亡的歷史事件。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知識拓展]:宋代民族之間的“戰”與“和”
(1)宋代時期民族政權并存,各民族政權之間既有戰爭,又有和平,這是兩宋民族關系的顯著特點。
(2)民族之間的“戰”:戰爭是暫時的,但對于交戰雙方都是一種災難,傷害了民族感情,加劇了民族仇恨,中斷了正常的經濟文化交流。
(3)民族之間的“和”:和平是長期的,各民族之間的交流和融合是歷史發展的主流。宋夏議和、宋遼議和、宋金議和,實現了雙方長期的和平,實際上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利于民族融合的加強,最重要的是推動了歷史向前發展。
... ... ...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第五部分內容:課堂練習
1.宋朝有一條規矩,“官員不入酒肆”,一旦發現官員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彈劾,重則罷官免職,輕則紀律處分。另一條規矩是:王公貴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產和美味佳肴。這些規矩產生的積極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橫征暴斂
B.形成嚴密的反腐機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屬
D.便于約束權力的濫用
2.為抑制武將勢力膨脹,北宋制定了“崇文抑武”的方針。罷免宿將兵權,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對這些措施所帶來的影響的認識正確的是( )
A.引起武將不滿,成為內部動亂因素
B.影響行政效率,助長保守疲沓之風
C.提高文官地位,造成宰相專權亂政
D.強化專制集權,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3.南宋初期的一首詩歌寫道:“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這首詩主要反映了( )
A.南宋都城杭州的繁華
B.西湖景色的秀麗迷人
C.統治者的腐敗和茍且偷安
D.人民收復失地的強烈愿望
關鍵詞: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PPT課件免費下載,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下載,遼宋夏金多民族政權的并立與元朝的統一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