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隋唐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認識隋唐及五代十國時期民族交融的新成就。
2、通過了解隋唐時期封建社會的高度繁榮,認識隋唐時期的區域經濟發展的成就。
... ... ...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PPT,第二部分內容:隋朝
1、建立
581年,楊堅建隋朝,史稱隋文帝,定都長安。589年,統一南北,結束分裂。
2、鞏固
(1)廣設倉庫:
①供應朝廷糧食和物資;
②預備水旱賑濟
(2)興建洛陽城
(3)開通大運河
開皇之治
隋文帝(541—604年),名楊堅,漢族,承襲隋國公。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實行一系列改革,社會經濟有較大的發展,之后統一南北。
改革措施:
①經濟: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幣制和度量衡
②政治: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意義:
①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②出現了“開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材料一:古人評論大運河說:“天下轉漕,仰此一渠。” ……北通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
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1)原因:
①經過開皇之治,隋煬帝時經濟實力有所恢復;
②以天然河道和古運河為基礎;
③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征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
(2)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控制
(3)認識:
利:①貫通南北,鞏固統一;
②促進南北經濟交流;
③促進運河沿岸城市發展;
④促進了中原與南北方少數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
弊:
①過度役使民力,給勞動人民帶來了沉重的徭役負擔;
②開鑿過程中濫用刑法,激化階級矛盾,催化了農民起義的爆發。
3、衰亡-618年隋滅亡
(1)政治: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興建洛陽城和宮殿、修長城)
(2)經濟:兵役和徭役繁重,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3)軍事:窮兵黷武,三次大舉征伐高麗
(4)階級:階級矛盾激化,農民起義爆發。
... ... ...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PPT,第三部分內容:唐朝
1、建立:618年,李淵建立唐朝,定都長安
李淵(566—635年),唐朝開國君主。李淵世代顯貴,被授予北周唐國公爵號,后被隋文帝封為弘化留守,并兼領潼關以西的軍事指揮大權。
隋朝末年,楊廣昏庸無道,天下大亂,于是李淵運籌帷幄,起兵太原,定鼎關中。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隨后翦滅群雄,統一全國。
在位期間,以隋朝制度為藍本,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頒布均田制、租庸調制,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后傳位于次子李世民,自稱太上皇。貞觀九年崩,死后廟號高祖
2、繁榮
(1)貞觀之治
(2)武周政權
武則天執政期間,社會經濟進一步發展,史稱貞觀遺風。
均田制的繼續推行促進了農業生產,戶口數增長。
科舉制度進一步發展,開創了殿試和武舉。
政治上,前期曾任用酷吏打擊反對派,后期知人善任。
軍事上,收復安西四鎮、置北庭都護府。
歷史學家郭沫若給予武周很高的評價,稱其:“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3)開元盛世
唐玄宗登基以后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盛世”。
政治上,改革機構,整頓吏治,提高官僚機構的辦事效率,重用賢臣,修訂律法。
經濟上,制訂經濟改革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抑制土地兼并,增加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大力發展農業。
軍事上,改革兵制,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擴張疆域;在東北設置了靺鞨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中國歷史上首次將東北三省全境納入中國版圖。
文化上,提倡文教,重道抑佛。
民族關系上,改善民族關系,加強了各民族的融合與交流。
(4)民族交融
突厥:
①東突厥:貞觀初年大敗東突厥,東突厥滅亡,唐太宗被尊稱為“天可汗”。
②西突厥:
唐太宗設置安西都護府;
高宗時滅亡西突厥;
武則天時設置北庭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
思考:為何在盛唐統一多民族國家能夠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與鞏固?
①北方和西南的少數民族建立政權,開發了祖國邊疆地區。
②交通發達,推動中原與邊疆往來密切,促進邊疆發展。
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設立機構(羈縻府州),加強管理。
3、衰亡
(1)背景
政治: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腐;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加劇
經濟: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激化;
邊疆:邊疆形勢日益緊張;
軍事:加強邊防,兵力部署外重內輕;
其他:中央與地方矛盾尖銳。
(2)表現
①安史之亂 ②藩鎮割據 ③黃巢起義
(3)滅亡—907年,朱溫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后梁,唐滅。
藩鎮割據
(1)背景
“安史之亂” 以后,唐朝陸續增設節度使。節度使名義上是唐朝的藩鎮,但有些藩鎮獨立性強,實為割據勢力。
(2)特點
政治:擁有自主權,可以自行任免官吏,節度使死后職位傳給兒子或部將;
經濟:擁有財權;
軍事:擁有武裝,獨霸一方。
(3)影響
藩鎮割據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續了100多年,藩鎮之間、藩鎮與中央之間不斷爭戰,嚴重削弱了唐朝統治,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黃巢起義
背景:唐朝后期,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
過程:875年,黃巢起義爆發。
結果:最終被其朱溫和其他節度使聯合剿滅。
影響:起義軍橫掃大半個中國,一度攻占長安,沉重地打擊了唐朝的統治。
不久,朱溫廢唐稱帝,唐朝滅亡。
... ... ...
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PPT,第四部分內容:五代十國
【課堂探究】五代十國時期政權具有怎樣的特點和歷史趨勢?
特點:
①實質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②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
③南方受戰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定,經濟上有一定的發展。
趨勢: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裂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趨勢。
關鍵詞: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PPT課件免費下載,從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國PPT下載,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