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國也》PPT
第一部分內容:孟子簡介
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他受業于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繼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稱為“亞圣”。孟子生于戰國諸侯混戰最激烈的時期,他提出“民貴君輕”、對人民作一定的讓步、反對掠奪性戰爭等主張。為此,他到各國去游說諸侯,反對“霸道”,提倡以“仁”“義”為中心的“仁政”、“王道”。
《孟子》簡介
《孟子》是先秦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內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學說、政治活動、哲學思想和個性修養!睹献印放c《論語》同是語錄體散文,但與《論語》相比,它篇幅較長,內容也更具體,描繪也更細致!睹献印繁扔鳒蚀_形象,語言犀利酣暢,感情洋溢飽滿,說理深刻透徹。
... ... ...
寡人之于國也PPT,第二部分內容:詞語講解
兇 直
察 數
喻 樹
兵
兇
1、不吉祥,不幸; 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荀子》) (順應自然的變化,采取正確的措施就吉利;順應自然的變化采取錯誤的措施就兇險)
2、莊稼收成不好;河東兇亦然。(《寡人之于國也》)
3、兇殘,殘暴;攘除奸兇。(《出師表》)
察
1、觀察,仔細看; 徐而察之。(《石鐘山記》)
2、考察;向察眾人之議;(《赤壁之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察臨國之政。(《寡人之于國也》)
3、考察后推薦。 察臣孝廉。(《陳情表》)
4、明智,精明;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東方朔《答客難》 )
... ... ...
寡人之于國也PPT,第三部分內容:結構分析
全篇一共7個自然段,可分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問。
第二部分(2—5自然段)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6-7自然段)闡述孟子仁政的具體內容——使民加多的措施。
第一部分
梁惠王自我表白治理國家盡心盡力,提出疑問“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第一次設喻,請求梁惠王的回答。
第3自然段梁惠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
第4-5自然段中,孟子緊緊抓住梁惠王的答話,又從日常生產、生活中舉出事例,闡明何為“王道”。
第三部分
第6-7自然段中孟子進一步提出了自己設想的理想境界。為了鞏固自己論證的成果,孟子第二次設喻,指出了梁惠王慣用的推卸責任的方法,鼓勵梁惠王推行真正的“仁政”。
... ... ...
寡人之于國也PPT,第四部分內容:總結全文
孟子在與梁惠王的對話中表現出了下列的思想與主張:
首先孟子是反對諸侯間的無休無止的相互征戰的,他認為應該讓利于民,讓民眾有得以休養生息的機會,梁惠王自認為的“用心”于民是遠遠不夠的,這與其他國家一味向民征斂只是“百步”與“五十步”的區別。
再者孟子又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體的說,就是讓民擁有“五畝之宅”、“百畝之田”、“雞豚狗彘之畜”。然后孟子還非常重視教化,提出了“謹庠序”的主張,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饑不寒”。最后孟子在自己論證的基礎之上,進一步指出面對上層貴族奢靡浪費,黎民饑寒交迫的社會現實,作為最高統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 ...
寡人之于國也PPT,第五部分內容:通假字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者;〖頒〗通“斑”。
2、涂有餓殍而不知發;〖涂〗通“途”。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檢〗通“斂”。
4、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
名詞活用作動詞
1、填然鼓之;
〖鼓〗打鼓。
2、七十者衣帛食肉;
〖衣〗穿。
3、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稱王;
... ... ...
寡人之于國也PPT,第六部分內容:例題練習
例題1下列有關“以”的意義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
A、樹之以桑;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請以戰喻;
D、愿得補黑衣之數,以為王宮。
答案:D。
例題2 下列畫線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河內兇(有戰亂);
B、鄰國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詞,代“鼓”);
D、棄甲曳 (拖著)兵而走。
答案:D。
... ... ...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PPT課件免費下載,寡人之于國也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