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導入新課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蘇東坡突圍》,主要講述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后的生活經歷和心路歷程。作者認為這段煉獄般的經歷讓蘇軾真正走向了成熟,因此,在文末余秋雨寫到:“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引導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后《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
... ... ...
赤壁賦PPT,第二部分內容:蘇軾其人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后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并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 ... ...
赤壁賦PPT,第三部分內容:文學知識
“賦” 以楚辭為源頭,至荀況始有定名。它出現于戰國后期, 到了漢代才形成確定的體制。
《文心雕龍》說:“賦者,鋪也;鋪采摛(chī)文,體物寫志也。”體物寫志,指賦的內容;鋪采摛文,指賦的形貌。賦在藝術表現上必然注重鋪陳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內理。在語言上使用新奇美麗的辭藻。另外賦也講究聲韻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與詩歌的韻律、節奏結合在一起。借助長短錯落的句子,靈活多變的韻腳以及排比、對偶的調式,形成一種自由而又謹嚴、流動而又凝滯的文體,既適合散文式的鋪陳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詩意 。
賦體的流變大致經歷了騷賦、漢賦、駢賦、律賦、文賦各個階段。
騷賦:以楚辭為源頭
大賦(漢):以鋪張渲染為能事,排列許多怪異生僻的詞匯,鴻篇巨制,繁縟富麗。
小賦:抒情詠物
駢賦(魏晉南北朝):受駢文影響,講究對仗工整。
律賦(唐):科舉中寫賦,按照詩歌聲律,除句式對偶外,還限制用韻,規定平仄配合,音律諧和。
文賦(宋):打破聲律限制,加入散文特點。
... ... ...
赤壁賦PPT,第四部分內容:背景介紹
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蘇軾遭受政治迫害,被貶謫到黃州已經兩年了。“長江繞廓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水中的鮮魚,山間的竹筍,江城的一切風物,都給政治失意的蘇軾帶來莫大的慰藉。這時,他曾站立在江邊赤壁之上,眺望如畫江山,唱出了“大江東去”的豪放歌聲。他還在七月十六日一個幽靜的夜晚,駕舟暢游于赤壁之下的長江水面,寫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賦》。
... ... ...
赤壁賦PPT,第五部分內容:課文串講
第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v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而不知其所止;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第二段: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 ...
赤壁賦PPT,第六部分內容:字詞學習
給下列畫線的字詞注音
1、壬戌( ) 10、釃酒( )
2、桂棹( ) 11、橫槊( )
3、余音裊裊( ) 12、漁樵( )
4、幽壑( ) 13、扁舟( )
5、嫠婦( ) 14、匏樽( )
6、愀然( ) 15、蜉蝣( )
7、山川相繆( ) 16、無盡藏( )
8、舳艫千里( ) 17、狼籍( )
9、旌旗( ) 18、枕藉( )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現象
1、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
2、凌萬頃之茫然。( )
3、渺渺兮予懷( )
4、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
5、侶魚蝦而友麋鹿( )
6、正襟危坐( )
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
8、方其破荊州( )
9、夫水,智者樂也。( )
10、今是溪獨見辱于愚,何哉?( )
通假字
①舉酒屬客“屬”通“囑”,這里指勸人飲酒。
②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 ... ...
赤壁賦PPT,第七部分內容:問題探究
1、作者思路怎樣,全文以什么為線索?
感情線索:樂-悲-樂
時間線索:月初出—東方既白
敘事線索:夜游—聽曲—主問客答—主辯—客喜
先寫月夜泛舟,飲酒賦詩,沉浸在美好景色中而忘懷世俗的快樂心情;
再從憑吊歷史人物的興亡.感到人生短促,變化無常,因而跌入現實的苦悶;
最后闡發變與不變的哲理,表現了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2、本文突出的意象是什么?該意象又是如何運用于文中的?
◎現實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賞風月(實)
◎歷史中的“水月”——蒼涼之意——憑吊古人(虛)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須臾——體悟人生(虛)
3、蘇軾對赤壁情有獨鐘的原因是什么?
(1)赤壁的秀美可以撫慰靈魂。
(2)尋求人生的平衡點。也就是所說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寄托自己對英雄業績的向往和惆悵。
(4)氣度的寬宏,曹操雖敗仍不失英雄風范,蘇軾雖處境艱難仍心懷壯志
4、蘇軾這種聽任自然,力求豁達的心境卻讓人有消極感,他是否有陶淵明歸園田的心境?
清人李扶九在《古文筆法百篇》中說:“篇中所言,不過隨時行樂,惟”美人“二字,則公真意所在。
學者林語堂評價蘇軾:“一個不可救藥得樂天派,一個偉大得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得朋友,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珈修行者…….”
... ... ...
赤壁賦PPT,第八部分內容:藝術特點
1、景、情、理融于一體
寫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月出東山,徘徊斗牛;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抒情: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議論:水,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月,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變,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不變,物與我皆無盡!
2、散體文賦
蘇軾的散體文賦,既保留了傳統賦體那種詩的特質與情韻,同時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駢詞儷句,整散結合;句式長短不齊,用韻錯落有致!
3、主客問答
運用主客問答的方式,使行文結構波瀾起伏,搖曳多姿;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層層展示,深層揭示。
... ... ...
赤壁賦PPT,第九部分內容:課文總結
課文描寫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飲酒賦詩的舒暢心情,通過客人的洞荒吹奏極其幽怨的聲調,引起主客之間的一場問答,轉移到關于人生態度問題的論辯上,寫出歷史人物的興亡和現實苦悶的“悲’,闡明變與不變的道理,以求解脫,最后歸于豁達樂觀。表現出作者“樂——悲——樂”的感情變化。文章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寫之中,滿腔的悲憤寄寓在曠達的風貌之下。
《赤壁賦》寫于蘇政治上失意,行動上不自由,生活貧困,心情極其苦悶的時期。在沉重的精神壓力下,蘇內心產生了深刻的變化,他開始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感慨世事的紛擾和虛無,他哀嘆人生如夢,他渴望從那唯一不變而又與世事無關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中,求得慰藉和超脫。在黃州的四年,他過著清苦恬淡的生活,與和尚為友,同漁樵雜處置地耕田,種桑養牛。
然而,蘇軾畢竟是一個胸懷曠達,政治上有抱負的人。他想從佛老思想中尋求慰藉,寄情山水,幻想出世?墒,他終究未能超脫也不甘超脫。黃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對古人的懷念,他觸景生情,傾吐了自己對曾經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歷史人物崇敬、頌揚的感情,同時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業的壯志。
總之,蘇軾的內心是復雜的、矛盾的。消極退隱和積極進取,疾世憤懣與逍遙山水的兩重情緒,在與世無爭的的思想后面,流露出不甘妥協的積極精神和鄙棄富貴、傲然獨立的曠達情懷。
《赤壁賦》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它為以后的戲曲、繪畫、雕塑等提供了創作的題材。宋代畫家李公麟、明代畫家唐寅都畫過蘇軾舟游赤壁的畫。
蘇軾在赤壁的創作活動,給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黃州赤壁命名為“東坡赤壁”,并鐫刻在建筑物的門額上,由此名滿天下。直到今天,在黃岡東坡赤壁,仍有“二賦亭”“酹江亭”“坡仙亭”等名勝。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PPT課件免費下載,赤壁賦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