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新聞的基本結構特征。
2.關注本文涉及的歷史背景材料,把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寫作方法。(重點)
3.培養關注時事的習慣,激發民族自豪感。
... ... ...
飛向太空的航程PPT,第二部分內容:預習成果
1.走近作者
賈永,曹智,白瑞雪,新華社記者。繼通訊《飛向太空的航程》之后,三人又合寫了通訊《托舉神舟飛天的無形助推器》。
2.背景介紹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整,一艘中國的載人火箭,從酒泉的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在完成21個小時、60萬千米的繞行任務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該行動的圓滿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個事實:繼雄霸太空40年的美國、蘇聯之后,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太空科技國家。
3.文體知識
通 訊
除去真實、時效的新聞性特征,通訊的主要特點表現在生動性上。借用文學手段,可以用描寫、抒情、對話,也可以用比喻、象征、擬人等修辭。通訊在報道真實的人和事的過程中,善于再現情景,生動、形象,給人以立體感和現場感。
此外,通訊一般以第三人稱敘述為主,但在“見聞”“采訪記”一類的通訊中,也采用第一人稱,只是“我”主要起見證人或采訪線索的作用。
... ... ...
飛向太空的航程PPT,第三部分內容:問題導學
探究一:把握文章內容
1.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
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
電頭:新華社酒泉10月16日電
導語:第1~3段
主體:第4~26段
結語:第27~30段
2.本文標題有什么含義?
【提示】本文標題有兩層含義:
其一,本文要傳達的新聞事實是中國的載人航天飛船飛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標題可認為是指“神舟”五號飛船發射的過程。
其二,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航天人不懈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功,標題也喻指這一探索過程。
探究二:把握歷史與現實相結合的寫作方法
1.在主體部分作者回顧了哪幾個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
【提示】
(1)1958年毛澤東發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指示。
(2)1960年發射了自己研制的第一枚液體火箭。
(3)1970年成功地將自己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了天空。
(4)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戰略決策。
(5)“長征”系列火箭發射久經考驗。
(6)“神舟”號的成功發射。
2.新聞報道強調及時性,強調關注當下的事件,這篇文章用了很長篇幅敘述中國航天史,這種寫法符合新聞的寫作要求嗎?
【提示】本文雖然用了很大的篇幅敘述中國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敘述一個重大歷史事件的基礎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為新聞背景材料來用的。
... ... ...
飛向太空的航程PPT,第四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標題:飛向太空的航程(兩層含義:時間上,空間上)
導語(1~3):“神舟”五號升空(描寫式) 意義十分重大(評論式)
主體(4~26):回顧航天歷史(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
結語(27~30):“神舟”五號進入預定軌道(迎來飛天時刻)
... ... ...
飛向太空的航程PPT,第五部分內容:拓展延伸
一、雙 關
《飛向太空的航程》一文的標題,一語雙關,一指“神舟”五號發射的過程,一指中國的航天夢經過了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半個世紀的探索。擬題巧用雙關,形象生動,含蓄蘊藉。
利用語音或語義條件,有意使語句同時關顧表面和內里兩種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格叫雙關。恰當地運用雙關手法,一方面可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另一方面也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文章的表現力。
從構成條件來看,雙關可以分為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兩類。諧音雙關指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語義雙關指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形成雙關。
運用雙關要注意的問題:
1.諧音雙關和語義雙關都是一語關顧表里兩層含意,其中蘊含著的不直接說出來的含意是表意所在。既要含而不露,又要使人體會得到,如果造成誤會或歧義,那就有失自然巧妙了。
2.要注意雙關內容的思想性,不要單純追求風趣和含蓄。雙關構成歇后語時,尤其應注意體現積極健康的思想。
... ... ...
飛向太空的航程PPT,第六部分內容:課后作業
為了圓中華民族的飛天夢,中國的航天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不懈努力。聯系課文,并補充課外的有關資料,編一份“中國航天大事記”。
關鍵詞: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PPT課件免費下載,飛向太空的航程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