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及其預防》PPT
學校傳染病流行特點
(一)、極易發生
學校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人與人之間接觸密切;如果衛生設施不好,衛生制度不健全,衛生習慣不好,這就具備了傳染病在學校里發生與流行的條件。
(二)、學校是傳染病的集散場所
學校是社會一個特殊的組成人群。年齡構成從兒童、少年到青年。學生每天從四面八方,一家一戶匯集到學校里來,又從學校分散到千家萬戶里去,傳染源從社會的每個角落進入學校,又從每個學校分散到每個家庭和社會上各個角落,所以說學校是傳染病的集散場所。
(三)學校極易造成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
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是傳染病流行的基本條件,缺一不可。學校易感者密度高,傳染源又容易進入學校;傳染機制極易實現。所以學校極易造成傳染病的爆發和流行。
(四)季節性
學校傳染病的流行與社會上傳染病流行一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冬春季呼吸道傳染病多發;夏秋季則以腸道傳染病為主。除此以外,學校傳染病的發生還與學校寒暑假及開學有密切關系。
(五)年齡特點
學校里的在校學生,其年齡可以從6歲到20歲左右。學校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可因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小學由于學生基礎免疫水平低,而易發生呼吸道傳染病流行。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呼吸道和腸道傳染病均可以爆發,流行。
... ... ...
常見傳染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簡稱腮腺炎,亦稱“痄腮”,是一種通過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冬春季節容易發生,多發生于兒童。
傳播途徑:
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傳染,少數通過用具間接傳染,傳染性強。
主要癥狀:
本病大多數起病較急,有發熱、畏寒、頭痛、咽痛等全身不適癥狀;颊咭粋然螂p側耳下腮腺腫大、疼痛,咀嚼時更痛。并發癥有腦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睪丸炎等。整個病程約7-12天。
易感人群:多見于5到15歲的兒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獲終生免疫。
預防措施:及時隔離患者至消腫為止。接種腮腺炎疫苗。
... ... ...
埃博拉
埃博拉病毒(EBOV)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已造成10次具有規模的爆發流行。埃博拉病毒首次暴發就奪走了近300人的生命,2003年又在剛果(金)讓100多人命喪黃泉,2004年5月下旬蘇丹南部疫情再發,已有4人死亡,同時俄羅斯一實驗室女科學家因針刺感染而喪命。2014年病毒再度爆發
埃博拉出血熱目前為止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熱帶雨林和東南非洲熱帶大草原,但已從開始的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擴展到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利比亞、加蓬、尼日利亞、肯尼亞、科特迪瓦、喀麥隆、津巴布韋、烏干達、埃塞俄比亞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區偶有病例報道,均屬于輸入性或實驗室意外感染,未發現有埃博拉出血熱流行。
疾病癥狀
典型癥狀和體征包括突起發熱、極度乏力、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后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腎臟和肝臟功能受損,某些病例會同時有內出血和外出血。
傳播方法
病毒可透過與患者體液直接接觸,或與患者皮膚、黏膜等接觸而傳染。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至10天
... ... ...
傳染病的概念
是由各種病原體引起的能在人與人、動物與動物或人與動物之間相互傳播的一類疾病。 病原體中大部分是微生物,小部分為寄生蟲,寄生蟲引起者又稱寄生蟲病。
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傳染性和流行性,這是傳染病的主要特征。
(2)有地方性和季節性,秋冬季以呼吸道、腸道感染、蟲媒傳染病為主,可暴發流行。
(3)具有特異的病原體
傳染病傳播途徑
空氣傳染
有些病原體在空氣中可以自由散布,能夠長時間浮游于空氣中,做長距離的移動,主要藉由呼吸系統感染。
飛沫傳染
飛沫傳染是許多感染原的主要傳播途徑,藉由患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時,附著其上,隨空氣擾動飄散短時間、短距離地在風中漂浮,由下一位宿主因呼吸、張口或偶然碰觸到眼睛表面時黏附,造成新的宿主受到感染
接觸傳染
經由直接碰觸而傳染的方式稱為接觸傳染,這類疾病除了直接觸摸、也可以透過共享牙刷、毛巾、餐具、衣物等貼身器材,或是因患者接觸后,在環境留下病原達到傳播的目的。
血液傳染
主要透過血液、傷口的感染方式,將疾病傳遞至另一個個體身上的過程。
垂直傳染
垂直傳染專指胎兒由母體得到的疾病。
... ... ...
傳染病的預防
呼吸道傳染預防措施
1、教室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次在半小時以上。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病菌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各班教師有義務根據開窗通風需要,合理安排好學生活動。
2、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預防傳染病的關鍵。教育學生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生紙掩蓋,用過的衛生紙不要隨地亂扔,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生用品嚴禁混用。
3、加強戶外鍛煉,增強免疫力。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
4、衣、食細節要注意。秋季氣候多變,若驟減衣服,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提醒學生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
5、嚴格晨午檢制度。嚴格執行每日班主任為主的晨檢制度,晨檢中除常規內容外,還應關注學生頭面部及軀干是否起痘,有無癢、痛感。發現可疑學生時,要采取及時隔離、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同時班內做好即時消毒,對患者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 ... ...
二、腸道傳染病主要是一組由細菌、病毒、原蟲等病原體經消化道傳播的疾病。腸道傳染病主要經水、食物傳播。預防腸道傳染病如下:
1、注意飲食衛生,不吃腐爛變質食物;蔬菜、瓜果不能生吃,一定要洗干凈,煮熟再吃;剩菜、剩飯要煮后再吃,食用餐具要經常消毒。適當進食蒜、醋等以預防腸道傳染病的發生。
2、注意飲用水衛生。不喝生水,要喝開水。
3、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
4、增強抵抗力,經常進行體育活動。 5、感染性腸道傳染病病人應立即到醫院就診,不要胡亂用藥,特別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進行不規范治療,防止產生耐藥性。
6、要加強對垃圾和污水的衛生管理,做好滅蠅、滅蟑螂工作。
三、蟲媒傳染病是通過一些昆蟲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體后傳播,是“叮咬傳播”的傳染病,昆蟲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時將病原體傳入健康人體內導致發病。預防如下:
1、積極消滅寢室內的蚊、螨、虱子、跳蚤,使用蚊帳、驅蟲劑等。
2、傍晚外出時穿長袖衣服。
3、已患病病人,立即到醫院就診、治療。
... ... ...
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測與報告
(一) 學校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
1、晨檢
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癥狀(如發熱、皮疹、腹瀉、嘔吐、黃疸等)以及疑似傳染病病人時,應當及時告知學校
2、因病缺勤
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本班學生的出勤情況,對于因病缺勤的學生,應當了解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懷疑,要及時報告給學校,學校接到報告后及時追查學生的患病情況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對傳染病病人的早發現。
... ... ...
為什么要洗手?
人們常常講“病從口入”。實際上,在“病從口入”的過程中,兩只手發揮著無法替代的拿取接送等作用。不論是潔凈的手拿取被污染的食品,還是被污染的手拿取潔凈的食品去吃,病菌都是經過手接送進口中去的,也可以說是“病經手入”。
一般說來,人們的一只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這也絕不是危言聳聽。如果手洗不干凈,后果不堪設想。生活中,有些人手一閑下來,就摳鼻子、揉眼睛,此時可能造成鼻子、眼睛黏膜的破損,使呼吸道中的病菌、手上的病菌乘虛而入,致使健康的身體受到侵襲。
什么時候必須洗手?
*飯前飯后
*觸摸過公共物件如扶手、門柄、電梯按鈕、公共電話后
*觸摸眼、口、鼻前
*如廁后
... ... ...
學校是我家
愛護環境靠大家
為了杜絕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為了凈化和美化校園環境,為了營造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我們向全校同學發出以下倡議:
一、愛護公共衛生環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廢棄物,每位同學準備一個塑料袋,放在抽屜里,把自己的垃圾隨手放在塑料袋里,以保證教室、校園無白色垃圾隨風飄舞。
二、尊敬師長,團結同學,互相幫助,真誠待人,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特別見到老師要主動請叫“老師好”。
三、愛護公共財物,不人為損壞桌椅,,不在廁所里亂寫亂畫
四、講究個人衛生,儀表整潔,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
五、節約用水,用水后擰緊水龍頭,杜絕“長流水”。
六、節約用電,杜絕“長明燈”“太陽燈”。
七、遵守育華中學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文明公約,爭做文明使者,安全衛士。
八、敢于同一切違背文明公約,破壞校園文明的行為作斗爭。勇于糾正不文明行為,我們應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塑造成為新時代的文明學生。
讓文明成為習慣,讓校園成就夢想!讓我們攜文明起跑,用滿腔熱忱去推動我校文明前進的腳步
關鍵詞:預防傳染病PPT課件,預防傳染病主題班會PPT下載,健康主題班會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