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上網主題班會《網絡安全保密教育》PPT班會課件,共23頁。
講一講隱蔽斗爭、特別是網上防泄密斗爭面臨的嚴峻形勢
古往今來,無論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一場沒有戰火硝煙、卻有生死較量的特殊戰爭時刻在進行著,這就是隱蔽戰線斗爭。和平往往使人滋生麻痹,對于偽裝出現的敵人,大家很難像戰爭年代那樣有著直接而深刻的感受。然而,間諜從來沒有從歷史的詞典中消失,隱蔽戰線的斗爭也從來沒有停止。西方國家和臺灣當局,始終把我國作為重點目標,猖狂進行滲透破壞活動。特別是上個世紀90年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他們便把進攻的矛頭直接指向中國,攻勢愈演愈烈。
眾所周知,互聯網具有國際化、開放性和互通互聯等特點,而安全性和開放性永遠矛與盾的關系。因特網本身并未提供安全保障,現有的安全防護能力也很有限。雖然目前我們可以利用防火墻、殺毒軟件、入侵監測等技術手段來抵御非法入侵,但至今這些防護措施都還存在著許多漏洞,還不能確保內部網的絕對安全。據報道,
1999年美國曾針對五角大樓的網絡作了一個安全測試,結果顯示網絡安全隱患叢生,其技術防護能力不足5%。近年來,媒體披露了不少網絡泄密案例,據稱法國海軍行動力量參謀部的電腦儲存的軍事秘密也曾被盜,這些秘密包括數百艘盟軍軍艦的聲音識別碼和船只航行圖。
1984年美國宇航中心附近四個十幾歲的孩子利用普通電話線和家用計算機經過長期猜測網絡密碼,突進馬歇爾宇航中心的計算機網絡,偷閱秘密,破壞數據。這些還只是冰山一角,由于多數受害方大都諱莫如深,攻擊得逞方更是悄然無聲,因而使得許多案例雖“驚心動魄”,卻鮮為人知,F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對網絡安全保密都高度重視,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強網絡信息的防護。
講一講敵對勢力通過互聯網進行滲透竊密的方式手段有哪些
網絡泄密主要有兩類,一類是主動的人為泄密;另一類是被動的技術竊密。
首先,講一講主動的人為泄密
境外間諜情報機關千方百計與我軍內部人員廣泛接觸,攀拉關系,進而利用網絡交友、物質利誘、色情陷阱、許以出國等手段“套牢”意志薄弱者,為其所用。被策反的這部分人員就是人為泄密主體。這樣的案例不少,在這里給大家列舉幾個,
某部正連職助理員朱某,2004年9月做為強軍計劃后備人材到大連理工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然而一次偶然的網上獵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2005年7月,朱為獲取高額酬金,按對方要求在網上注冊會員,開立了賬戶,案發前,朱先后18次向對方提供各種情報數十份。
某出版社副科級干部韓某,違反有關規定與地方人員做生意負債20萬元,遂產生了出賣情報賺錢的想法,在網上提出35萬元為對方提供感興趣的東西,對方以衡量一下韓的身份和能量為由提出先提供一些看看,韓借口出版《將校傳經》為由,到檔案室抄錄了部份師以上干部名單及個人資料,7月韓在辦公室用地方電話拔號上網,將秘密資料發送到對方的郵箱中,3天后,他一分錢還沒有得到就被依法逮捕,2004年10月,韓因為境外竊取、非法提供軍事秘密罪被判處有期期徒刑12年,剝奪政治權力3年。
其次,講一講被動的技術泄密。
一是網絡監控。這是最普遍的網絡情報搜集方式,也是當前一些情報機構的重要情報來源。不少國家的情報機構對因特網上刊載的信息進行著嚴密監視,還利用先進技術對網上流動的信息(如電子郵件)進行監控過濾,任何有價值的信息都可能被捕捉和復制。美國等許多國家都有專門機構從事這項工作?梢哉f,不管什么信息,只要進入因特網,都無法逃脫被監控的命運,如果沒有有效的密碼保護,都意味著信息是被公開的。在這方面,任何僥幸行為都可能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據報道,美國中央情報局為監視世界各地通過其網絡間諜樞紐傳遞的電子郵件,構建了一種代號為“食肉獸”的電子郵件監視系統,安裝在因特網內容提供商的網站中,速度可以快至每秒鐘監視處理數以百萬計的電子郵件,從中分析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
二是“黑客”入侵。這是最常見網絡竊密方式,F在使用的操作系統和網絡平臺,存在不少漏洞。“黑客”入侵主要是通過這些漏洞,入侵并控制對方計算機,竊取秘密信息。如果被入侵的這臺計算機還接入了內部網,那么入侵者還可以通過這臺計算機進入內部網,竊密或破壞。比較高明的“黑客”通常先攻擊并控制一臺“俘虜機”,然后利用它作跳板,再對第三方實施攻擊,這樣就使得被攻擊方難以發現和對其進行追蹤,F在市面上介紹系統漏洞和“黑客”技術的資料很多,網上還可以輕易找到和下載較為先進的黑客工具。目前,黑客攻擊愈演愈烈,全球平均每20秒鐘就有一起黑客事件發生,其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令人震驚。例如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荷蘭一個名叫哈卡的10歲少年利用商用計算機網絡,經過某高中的計算機侵入美國國防部的電子計算機系統,把一部分美軍兵員、裝備和武器系統的情報泄露于外,一部分被改動,一部分被復印。美國政府情報委員會主席哈博.柯爾哀嘆:“連10歲的孩子都能侵入五角大樓的計算機網絡,敵國不是更可以輕而易舉地侵入嗎?”
三是設置“陷阱”。大家都知道電腦是由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組成的,因而設置“陷阱”也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設置在軟件中。一些程序設計人員為了便于遠程維護或其他特殊目的,在所編制的程序中暗設代碼、預留“后門”。通過它可跳越正常的系統保護,進入系統內部。2000年有些報道強烈抨擊美國微軟集體在Win98、2000等操作系統中設有后門,微軟集體對此事也予以承認,但只解釋說是為了便于維護、升級程序。還有的利用提供免費下載軟件的方法,在對方的計算機上安裝“網絡竊聽器”程序軟件。該程序一旦被激活,就可以將“竊聽”到的信息源源不斷地傳送到指定目標。另一種是“陷阱”固化在硬件中,主要是“芯片搗鬼”活動,即硬件生產廠家蓄意更改集成電路芯片的內部設計和使用規程,以達到控制或破壞計算機系統的目的。
... ... ...
關鍵詞:綠色上網主題班會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