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新中國的建設與改革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
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
經濟上:土地改革
軍事上:抗美援朝
制度上: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
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代替了《共同綱領》,成為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憲法規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 ...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PPT,第二部分內容: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1、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6年底)
(1)原因:農民個體經濟分散、落后,很難發展大生產,農產品無法滿足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原則(方式):自愿互利原則
(3)步驟: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4)形式: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5)目的: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6)改造結果:個體經濟(私有制)→集體經濟(公有制)
2、對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1953—1956年底)
(1)形式: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原則:自愿互利
(2)改造結果:
個體經濟(私有制)→集體經濟(公有制)
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1953—1956年底)
(1)形式:公私合營
公私合營(和平贖買)的含義:是指企業的生產資料轉歸國家支配,資本家對企業的資產按固定的利率領取定息。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
(2)改造結果:
個體經濟(私有制)→國有經濟(公有制)
4、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1956年底,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建立起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標志著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國哪些方面發生了根本變化:
社會性質、經濟結構、主要矛盾、主要任務
中共八大的召開
時間:1956年9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開始)
1.背景:新中國建立后,新生政權得到鞏固;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制度;一五計劃超額完成
2.內容:
①大會宣告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
②正確地分析了國內形勢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提出了黨在今后的根本任務。
主要矛盾:下面小字部分
主要任務:全國人民集中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滿足人民的經濟文化需要
根本任務: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
3.歷史意義:
八大確定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政治路線為探索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方向,奠定了社會主義建設良好的開端。
... ... ...
社會主義建設初期PPT,第三部分內容:第一個五年計劃
1、時間:1953年 —— 1957年
2.背景:(鞏固新生政權的措施和措施意義)
① 1951年,西 和平解放,祖國大陸獲得了統一
② 1952 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國大部分地區順利完成,農村生產力獲得了解放,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③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一五”計劃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導方針
4、成就:
概括:各項建設指標,一般都大幅度超額完成,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以蘇聯援建的工業項目為中心,我國工業布局得到改善
具體表現:
工業方面:
(1)1953年,恢復和擴建鞍山鋼鐵公司
(2)汽車制造業:第一汽車制造廠在長春興建,我國第一輛國產汽車誕生
(3)建立飛機制造業: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交通運輸業:
(1)長江上第一座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2)修建康藏(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5、意義:
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6、“一五”計劃取得勝利的原因:
(1)黨的正確領導;
(2)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創造新生活的熱情。
關鍵詞: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PPT課件免費下載,社會主義建設初期PPT下載,新中國的建設與改革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