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記》PPT
第一部分內容:學習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和虛詞及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等現象。
3.理清文章的敘事線索,學習文章曲折回環,懸念迭起,引人入勝的寫法。
4.了解有關陶淵明的文學常識,并體會作者通過描寫“世外桃源”所表達的不滿黑暗現實,追求理想社會的思想感情。
... ... ...
桃花源記PPT,第二部分內容:新課導入
當你們看到這樣的美景時,腦海中會想到哪個成語?
走近作者
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東晉偉大詩人。少時頗有壯志,博學能文,任性不羈。但由于當時社會動蕩不安,他空有才智卻難以施展。他曾做過小官,但因“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棄官回鄉從此過起了田園式的隱居生活。后人稱其為“靖節先生”或“五柳先生”。
寫作背景
本文大約寫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時陶淵明已經五十七歲了,隱居民間已經十六年。
他拒絕同劉格的宋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實,同時由于他和農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原是《桃花源詩并序》前面的小序,因為語言清新自然,想像新穎獨特,后來獨立成篇,以“記”為題成為傳世名篇。
... ... ...
桃花源記PPT,第三部分內容:字詞積累
豁然開朗 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黃發垂髫 便要還家 劉子驥
詣太守
... ... ...
桃花源記PPT,第四部分內容:整體感知
自讀課文,根據畫面來記憶背誦課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 ... ...
桃花源記PPT,第五部分內容:段落層次
一(1段)武陵漁人偶然發現桃林。
二(2、3段)漁人進入桃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辭去的經過!
三(4、5段)漁人離開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訪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再尋桃源)
... ... ...
桃花源記PPT,第六部分內容:合作探究
1.找出描寫桃花林的句子,它的作用是什么?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這段景物描寫帶有神秘色彩,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漁人進入桃源渲染了氣氛,也為桃源的美好作了鋪墊。
2.第二段主要寫哪些內容?表現了桃花源怎樣的生活環境?
桃花源中的生活環境美好、寧靜而和平。人們和睦相處,生活幸福。這樣的景象和當時的黑暗現實形成鮮明對比。
3.第三段主要寫什么的內容?表現桃花源人的什么?
表現了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淳樸風尚和人與人之間和睦融洽的關系,表明他們對戰亂的厭惡,對和平寧靜生活的追求。
... ... ...
桃花源記PPT,第七部分內容:文章主題
本文借武陵漁人偶然發現桃花源的故事,表現作者對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動亂、黑暗生活的不滿。
桃花源是朦朧飄忽的世界,充滿了種種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寫了桃花源的隱蔽,實質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來就是子虛烏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種美好境界,一種對現實生活不滿的精神寄托。
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世外桃源?我們應怎樣認識?
陶淵明生活在東晉末年,當時社會政治黑暗,兵連禍結,民不聊生。作者寫作此文時已隱居民間多年,對農民的苦難深有感觸。在文中他虛構了一個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在這里,人人勞動,自耕自食,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們過著安居樂業、友好和睦的生活。這個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這樣的理想社會反映了人民反對壓迫、反對戰爭的愿望,同時也批判了當時的黑暗現實,因而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理想境界不過是一種理想化了的小農經濟下的田園生活,而且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空想。
... ... ...
桃花源記PPT,第八部分內容:課堂小結
全文以武陵漁人進出桃源的行蹤為線索,描繪了一個幽美的世外桃源,表現了作者對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向往自由美好的生活,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
課堂檢測
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A.作者在文中虛構了一個與黑暗現實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廣大人民的意愿。但這樣的理想社會是不可能存在的。( )
B.村人“皆嘆惋”是為漁人費了這么多周折才找到他們而嘆惋,為自己住在這里與世隔絕而嘆惋。( )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免費下載,桃花源記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