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時代的歐洲》中古亞歐文明PPT課件2
中古史也叫中世紀史,是指封建制度的形成、發展和解體的歷史。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數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圍內,封建制度占統治地位的時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后,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后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洲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來統治。封建割據帶來頻繁的戰爭,造成科技和生產力發展停滯,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紀或者中世紀早期在歐美普遍被稱作“黑暗時代”,傳統上認為這是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
... ... ...
查理·馬特改革
時間:8世紀前期
內容:變以往無條件賞賜貴族土地的做法,為有條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土地的人必須為封主服兵役。
變化:9世紀后期,封地逐漸變成世襲領地
影響:在封建貴族內部,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
建立起以土地為紐帶的封建主與附庸之間的關系
特點: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采邑 【cài yì】:古代國君封賜給卿大夫作為世祿的田邑。也叫“采地”、“封地”、“食邑”。封建社會君主賞賜給親信、貴族、臣屬的土地,包括土地上的農民。受到這種賞賜的人必須效忠君主,并承擔進貢和在戰時提供兵員的義務;對采邑中的百姓有管轄權,并課征租稅。初為終身占有,后變為世襲。中國盛行于周朝,西歐于中世紀實行。采邑改革后,騎兵逐漸代替步兵,奠定西歐騎士制度的基礎。
... ... ...
封主與附庸的關系:
每一層的上下級之間都是領主與附庸的關系,都是主從關系。封主要保護附庸,附庸對封主要宣誓效忠,交納貢物,打仗時應召出征。
如何理解西歐封建社會流行的一條常規“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西歐封建制度確立后,土地是主要財富,國王把土地分封給大封建主,大封建主把土地分封給小封建主。國王、封建主和基督教會通過層層分封建立起依次互為主從的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級制度。但是,附庸只效忠于直接的領主,對于其他領主包括更高級的領主,則不必承擔什么義務。如:國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權力也只限于自己的領地內,甚至無權管轄一個不直接隸屬他的小封建主。
農奴:是指有有自己的土地,但無自由的人;
農民:既有自己的土地,又有自由;
奴隸:既無自己的土地,又無自由,其他大部分權利也沒有,是屬于主人的“物品”,主人有權處置奴隸。
部民:日本大和國時期的奴隸制。只能用于贈與,不能買賣和隨便殺害。他們有自己的家庭,地位略高于奴婢。
... ... ...
二、西歐城市的重新興起
10世紀,開始在西歐出現。11世紀,普遍興起。11-12世紀,爭取自治權。正如恩格斯所說城市如同“中世紀的花朵”到處開放。最著名的城市有意大利的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法國的巴黎,英國的倫敦等。
請思考:
1、法國瑯(láng)城的市民起義反映了什么?
隨著城市的發展,市民與封建主之間的階級沖突日益尖銳。
2、市民里主要有哪些人?從中逐漸產生了哪一種新的階級?
手工業者、商人、銀行家;早期資產階級
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意義:
經濟方面:城市的商品經濟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
政治方面: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
思想文化方面:孕育了資產階級文化,為以后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奠定了基礎。
(為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 ... ...
三、拜占廷帝國的滅亡
君士坦丁堡是因為公元324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命名的。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后成為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的首都。公元1456年又成了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改名為伊斯坦布爾,直至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遷都安卡拉為止,F在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港口。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地跨歐亞的城市。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過程
(1)6世紀后四處征討,財盡民窮,外患不斷。
(2)13世紀上半期曾被西方軍隊征服。
(3)15世紀中期,被奧斯曼土耳其滅亡。
興盛
優越地理位置,商業貿易發達,繼承和保存古希臘、羅馬文化,對外來文化兼收并蓄
衰落
陶醉于已有的輝煌,固步自封,不屑于學習和吸收其他文明的優點、長處,土耳其人的進攻
... ... ...
練一練
1、 西歐封建制度開始確立于( )
A. 12世紀 B. 9世紀
C. 11世紀 D. 5世紀
2、 5世紀末發展成為西歐一個大的國家是
A、英吉利王國 B、法蘭克王國
C、德意志 D、意大利
3、 西歐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 )
A、貴族 B、封建國王
C、教皇 D、農民
4、 西歐早期封建國家有( )
①法國②英國③德國④意大利⑤瑞士⑥芬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關鍵詞:中古亞歐文明教學課件,中古時代的歐洲教學課件,華師大版九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九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中古亞歐文明PPT課件下載,中古時代的歐洲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