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經濟與社會生活》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PPT課件3
導言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逐步轉型。
作為社會轉型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生活和習俗,在力度和深度上,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遷。
一、交通、通訊和娛樂新時尚
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社會生活隨之發生變化。
1、交通的變化
火車、輪船、汽車、飛機逐漸成為時尚的交通工具,便利了各地區之間的聯系。
1、轎子、馬車、木船
2、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19世紀中后期)
3、汽車(20世紀初)、電車(1906)
4、火車(1876)、輪船(1865)、飛機(1909)
... ... ...
自行車:19世紀中后期傳入中國。
鏈式傳動自行車發明不久就傳到了中國,首先擁有它的是在沿海做生意的西商。
上海第一個擁有腳踏車的華人,據埃米莉·哈恩《宋美齡傳》說,是宋氏三姐妹的父親宋耀如。
1902年3月,上海人議論最多的是一種能夠在街上自動行駛的四輪怪物。這就是汽車。
汽車是由德國人本茨在1885年發明的,距當時僅17年。對廣大的中國百姓來說,不僅見所未見,而且也聞所未聞。當一位"好事者"西洋人黎恒時將這個怪物帶到上海時,上海人大開眼界,這是汽車首次傳入中國。
... ... ...
2、郵政、通訊和娛樂的變化
近代郵政的開辦和電報等通訊工具的使用,為快速傳遞信息提供了方便。
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照相、電影、交際舞等成為娛樂新時尚。
【大眾報業的發展】
1、歷史淵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報紙的國家之一,發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
2、大眾報業出現的原因
(1)進入19世紀,單一的官方報紙與落后的辦報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社會呼喚著適合普通民眾閱讀需要的大眾報紙的產生。
(2)西人辦報潮流的推動。
3、近代中國大眾報業的興起與發展
(1)1873年,《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
(2)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形成高潮。
... ... ...
【廣播影視的普及】
1、廣播
(1)第一座廣播臺:1923年,由英美報商創辦“大陸報—中國無線電公司廣播臺”(上海)。
(2)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座廣播電臺:1926年哈爾濱廣播無線電臺正式開播。
(3)中國第一座私營廣播電臺: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開辦。
(4)中國第一座全國性廣播電臺: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籌備的中央廣播電臺在南京開播。
電影概況
(1)19世紀末,電影就傳入了我國。在電影發明僅僅10年后,中國就有了自己攝制的第一部電影。1905年11月,北京豐泰照相館的老板任景豐,在自家照相館中的露天空地上,拍攝了中國有史以來的第一部電影──京劇《定軍山》。
(2)《難夫難妻》——第一部短故事片(1913年)
(3)1926年,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在世界上首次嘗試拍攝有聲電影。同年8月,有聲電影正式在美國上映。1931年,中國拍攝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
... ... ...
三、社會習俗的變化
鴉片戰爭后,特別是辛亥革命期間,易服飾、剪發辮、改稱呼等成為社會潮流。
習俗風尚的變革
表現:
(1)禮儀:跪拜、作揖—鞠躬、握手
(2)稱謂:大人、老爺、奶奶—先生、君、夫人、太太、小姐
(3)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愛
(4)葬禮:厚葬、土葬—文明、簡潔、火葬
(5)斷發易服、廢止纏足:
(6)觀念:舊道德、舊禮教——民主、平等
原因:
1)西方文明的沖擊
2)中國先進階層的推動
... ... ...
探究:新聞報道:在當今的中國,每到圣誕節或情人節,不管是商家還是顧客都會全程投入,氣氛愈演愈烈。與之相反的是在傳統的中國節日,如端午節、中秋節,節日的氣氛卻是越來越淡化………
在西方文化沖擊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
觀點一:這是一種進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不斷發展,這時候舊的文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西方文化的進入,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與生活態度,中國逐漸改掉了一些傳統陋習,與世界接軌。
觀點二:這是一種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進入,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在一步步淪喪,特別當我們過著西方的圣誕節時,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已經被韓國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應該保護中國的傳統文化。
作為當代青少年面對東西方文明碰撞時,應該做出怎樣的正確選擇?
關鍵詞: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教學課件,近代經濟與社會生活教學課件,中華書局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PPT課件下載,近代經濟與社會生活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