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決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課件
學習目標
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亡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
問題引導
1949年4月23日夜,人民解放軍第35軍先頭部隊解放南京。4月24日上午,第35軍主力從浦口渡江,在夾道人群的歡呼聲中開進南京城(見右圖)。碼頭的里里外外擁滿了歡迎的人群,人們歡呼著:“歡迎人民解放軍!”“解放軍同志辛苦了!”“中國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莊嚴整齊的解放軍隊伍,沿著中山馬路闊步行進。南京換了人間,昔日“總統府”門樓上的青天白日旗被扯下,換上了鮮艷的紅旗。這里曾是蔣介石賣國求榮、禍國殃民的罪惡策源地。解放軍踏進這個大門,滿目是朱紅油漆的柱子和華麗的長廊,儼然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宮。地上、走廊上,鋪滿碎紙,一片狼藉。走進最里頭的一座房子,便看見蔣介石的“寶座”。寫字臺上的日歷,翻開到“4月23日”。這就是蔣家王朝的末日!
國共兩黨戰略對決指的是哪幾場戰役?“百萬雄師過大江”是怎么回事?中國人民為什么能取得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
... ... ...
合作探究
請與小組同學共同討論下面的問題。
材料一 解放戰爭前國共雙方力量對比:“國民黨控制著全國幾乎所有的大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線,幾乎全部的現代工業以及全國76%的土地和71%的人口。中國共產黨只占土地的24%和人口的29%,除哈爾濱外沒有一個大城市,經濟上主要依靠農業,缺少工業,交通運輸只靠人力背、大車拉、小車推。國民黨的兵力是共產黨的3倍,而且占據海陸空的全面優勢。”
材料二 1948年,1億人口的解放區內,近9 000萬農民分得了土地。這是中國農村社會的大變動,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大革命。當時許多解放區的農民表示:“解放軍打到哪里,我們就支援到哪里!”
材料三 早在1945年,人心的天平就開始傾斜,國民黨在抗戰中贏得的支持,卻在接收大員(大批國民黨軍隊接收被日軍占領的各大城市)的腐敗中一點點消失。……但蔣介石沒有認識到:人心向背,將成為國共兩黨較量的核心。
——以上材料均選自《復興之路》
(1)1946年6月國民黨挑起內戰,中國共產黨被迫面對一場不得不打的戰爭,這無疑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結合材料一及所學知識,說說實力懸殊表現在哪些方面。
國共雙方在軍隊數量、武器裝備、擁有人口、擁有地區及工業基礎方面存在極大的懸殊。
(2)最終的勝利者是中國共產黨。究竟是什么改變了兩黨的力量對比?中共憑借什么贏得了勝利?結合材料二、三舉例回答。
人心向背,成為國共兩黨力量對比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國民黨的腐;中共給老百姓分田地,贏得人心等。
(3)你能舉出歷史上的例子說明“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嗎?
提示:查找資料,比一比看誰找得多。
關鍵詞: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課件,戰略決戰教學課件,中華書局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課件下載,戰略決戰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