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溶解的量》溶液PPT課件5
知識回顧
知識點1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1.概念: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__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______________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2.判斷方法
(1)當溶液中有固態溶質時,若固體__________,那么該溶液是飽和的,若固體________,那么該溶液是不飽和的;
(2)當溶液中沒有固態溶質時,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相應的溶質,若溶質_________,則原溶液是飽和的,若溶質________,則原溶液是不飽和的。
(3)當溶液中有晶體析出時,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注意] ①某飽和溶液是對相應的溶質不能繼續溶解的溶液,但還可以溶解其他的物質。如某飽和食鹽水中還可以繼續溶解硝酸鉀固體。
②對多數固體溶質而言,通過降低溫度可實現由不飽和溶液向飽和溶液的轉化,但對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減小的物質(如氣體、熟石灰等),則需升高溫度將其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
③對某飽和溶液進行降溫或蒸發溶劑,往往會有溶質從溶液中以晶體形式析出。
... ... ...
知識點2 固體物質的溶解度
1.概念:在____________下,某固態物質在_________g溶劑里達到________狀態時所溶解的________,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如果不指明溶劑,通常所說的溶解度是物質在水中的溶解度。
2.影響因素:①內因:溶質和溶劑的性質;
②外因:主要是________。
多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___;
少數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如_________;
極少數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如________。
... ... ...
知識點3 氣體的溶解度
1.概念:是指在一定溫度下,壓強為__________時,某氣體溶解在______體積的水中達到________狀態時的氣體________。
2.影響因素:①內因:氣體的性質;②外因:主要是溫度和壓強。溫度越高,氣體的溶解度________,壓強越大,氣體的溶解度________。
知識點4 溶解度曲線
1.概念:指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橫坐標表示________,縱坐標表示__________。
2.含義:①曲線上的點,表示某物質的飽和溶液;②曲線的走向表示某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③兩條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種溶質在某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3.應用:①查找某一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②比較某一溫度下兩種物質溶解度的大;③選擇使某種物質從溶液中結晶的方法。
... ... ...
例題解析
►類型一 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判斷方法與轉化方法
例1下列有關飽和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比不飽和溶液的大
B.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
C.任何飽和溶液升溫后都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D.一定溫度下,向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加入水后會變成不飽和溶液
命題角度:考查學生對溶液是否飽和的判斷方法及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相互轉化方法的掌握情況。
[解析] 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一定比不飽和溶液大,只有在同一溫度下,對同一種溶質而言,此說法才成立;飽和溶液降溫析出晶體后的溶液仍是飽和溶液;對于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的物質來說,將其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后會有晶體析出,溶液仍為飽和溶液。
... ... ...
►類型二 溶解度的含義
命題角度:通過對具體數據的分析,考查學生對溶解度含義的理解。
例2 下列關于氯化鈉溶解度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t ℃時10 g氯化鈉能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t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 g
B.t ℃時10 g氯化鈉溶解在水中能形成100 g飽和溶液,所以t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10 g
C.把20 g氯化鈉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所以氯化鈉的溶解度是20 g
D.t ℃時把36 g氯化鈉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飽和,所以t ℃時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6 g
[方法點撥] 判斷溶解度的關鍵是看所給數據是否具備以下幾個要素:一定的溫度,溶劑的質量是100 g,溶液處于飽和狀態。缺少其中任何一點,都不能認定為溶解度,而只能認定是溶解的量。
... ... ...
► 類型三 溶解度曲線的含義及其應用
命題角度:根據所給的溶解度曲線,分析其所包含的信息并能夠加以應用。
例3 圖8-1表示M、N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對圖示信息的描述正確的是( )
A.30 ℃時M的溶解度小于N的溶解度
B.P點表示t ℃時M、N的溶解度相等
C.M、N都是難溶物質
D.陰影處各點對應的溶液(不包含曲線上的點)是M的不飽和溶液,N的飽和溶液
[解析] 由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30 ℃時,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P點是兩條曲線的交點,表示兩種物質在相應溫度下的溶解度相等;在20 ℃時,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大于10 g,均屬于易溶物質;陰影部分的點在N的下方而在M的上方,對物質N來說表示不飽和溶液,對M來說表示飽和溶液。
變式題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高溫度后,發現a溶液有晶體析出,b溶液沒有明顯現象。再向b溶液加入少許b晶體,晶體消失。則圖8-2中能正確表示a、b兩物質溶解度曲線的是( )
[方法點撥] 溶解度曲線是用圖像形式反映了溶解度與影響溶解度因素(一般是溫度)之間的關系,解題時必須深入理解曲線所包含的各方面的含義,如曲線上的點、曲線的走向、兩條曲線的交點等所表達的意義。
[解析] 由于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后,a中有晶體析出,說明a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b溶液升溫后還能溶解少許b的晶體,說明b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據此可以判斷能正確表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是C。
關鍵詞:溶液教學課件,物質溶解的量教學課件,粵教版九年級下冊化學PPT課件下載,九年級化學幻燈片課件下載,溶液PPT課件下載,物質溶解的量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