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鳴電閃波爾卡》PPT課件2
波爾卡 19世紀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亞的一種鄉村舞蹈。19世紀40年代,在歐洲廣為流傳。這是一種男女對舞用的舞曲,一般為二拍子,節奏活潑、歡快。主要的舞步有兩種:一種是單足彈跳步,可以前進、后退或旋轉,稱為波爾卡步;另一種是腳跟、腳尖輪流擊地的動作。
約翰·施特勞斯
小約翰·施特勞斯(1825-1899),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是施特勞斯家族的杰出代表。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寫了168首圓舞曲,117首波爾卡,40余首進行曲,16部輕歌劇。代表作品:《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等。
... ... ...
創作背景和動機
約翰·施特勞斯于1868年創作了《雷鳴電閃波爾卡》。作者意在表現:在一個令人高興的節日里,人們聚集在金碧輝煌的大廳里翩翩起舞。這時,外面狂風大作、雷鳴電閃、暴雨傾盆,而大廳里的人們卻舞興正濃。
聽一聽,說一說:
(1)它屬于哪種音樂體裁?
(2)樂曲留給你的總印象是怎樣的?
速度 快
情緒 歡快地、熱烈地
(3)樂曲大體分為幾部分?
... ... ...
接龍游戲:
B—d:人們除了興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幾乎忘記了周圍的一切。
A—b:人們舞興正濃,烏云密布、暴風雨即將來臨——舞會依然進行。
B—c:同時表現舞蹈場面和暴風雨場面。
A—a:描寫舞會盛況。
實踐創作
我們感受了大師所創作的“雷鳴電閃”,現在我們也來創作創作,用我們這些寶貝來表現《暴風雨中的駝鈴》情境。
關鍵詞:雷鳴電閃波爾卡教學課件,四年級下冊音樂PPT課件下載,四年級音樂幻燈片課件下載,雷鳴電閃波爾卡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