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英魂》PPT課件4
鄧世昌(1849~1894.9.17)晚清北洋海軍愛國將領。字正卿,廣東番禺人。少年時目睹西方列強軍艦在中國海區橫行,立志獻身保衛海疆。后歷任“海東云”、“振威”和“飛霆”等艦船管帶。1879年(清光緒五年),調北洋水師任職。 1887年,以參將管帶職銜再次赴英國,駕駛“致遠”巡洋艦回國。1888年,北洋海軍成軍,任中軍中營副將、“致遠”艦管帶。以治軍嚴格、忠勇剛正聞名。
關于中日甲午戰爭
1894年(光緒二十年,甲午年)發生的中日甲午戰爭,是由于日本向朝鮮發動侵略,并對中國海陸軍實行挑釁而引起的。盡管中國人民和愛國官兵曾英勇作戰,但由于清朝政府的腐敗,中國方面失敗了,最后,清朝政府派李鴻章和日本訂立了可恥的《馬關條約》。
... ... ...
讀讀寫寫
硝煙彌漫 奔突 呼嘯
縱橫馳騁 傷痕累累
熱血沸騰 同歸于盡
劈波斬浪 驚慌失措
火光沖天 慷慨殉國
置之度外 毫不示弱
寧死不屈
管帶:清末新軍制,統轄一營的長官稱為管帶。海軍的艦長亦用此稱。
奔突:橫沖直撞地奔馳。
呼嘯:發出高而長的聲音,尤其指迅速產生的聲音。
縱橫馳騁:形容往來奔馳沒有阻擋,也指英勇戰斗,所向無敵。
劈波斬浪:船只行進中沖開波浪,比喻排除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
置之度外:不把(生死、利害)放在心上。本文指鄧世昌及其不把生死放在心上。
同歸于盡:一起死亡或一同毀滅。本文指鄧世昌決定用“致遠”艦撞沉“吉野”艦,體現了鄧世昌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
... ... ...
文章分別用哪些段落寫了這場戰爭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起因:1自然段
經過:2—6自然段
結果:7自然段
1、“致遠”號冒著密集的炮火,縱橫馳騁,頻頻發炮,屢中敵艦。
“致遠”號在鄧世昌的指揮下狠狠打擊了敵艦,是一只驍勇善戰的軍艦。(敬佩、欣喜、激動、期望)
2、鄧世昌見旗艦受損,北洋艦隊失去了統一的指揮,毅然在自己的艦上掛起帥旗,指揮其他戰艦統一對敵,保護“定遠”號。(這樣做有什么好處?會給他自己帶來什么后果?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人?)
3、鄧世昌把所有的官兵召集到甲板上,果斷地命令道:“撞沉敵軍旗艦‘吉野’號,與敵同歸于盡!”(他是在什么情況下做出這個決定的?還有別的選擇嗎?)……鄧世昌親自掌舵,雙目圓睜,緊緊盯著“吉野”號。“致遠”號冒著濃煙,劈波斬浪,像一條火龍,徑直向“吉野”號沖去。(這段話寫了北洋水師官兵懷著對侵略者刻骨的仇恨對祖國的愛用生命保衛祖國的領海,捍衛祖國的尊嚴。決定以傷殘之艦撞沉“吉野”,將生死置之度外,與“吉野”同歸于盡。)
... ... ...
補充材料:鄧世昌落水以后,仍不停地大喊殺敵。他平日飼養的愛犬游到他的身邊,用嘴銜他的手臂和辮子,想救起主人;有個隨從還把一只救生圈扔給鄧世昌,但是他都拒絕了。鄧世昌決心實踐自己的誓言:“與軍艦共存亡!”他沉沒在洶涌的波濤之中,壯烈犧牲了。全艦二百多名將士,除十六人獲救以外,其余全部壯烈犧牲。
這段話寫出了鄧世昌等人的錚錚鐵骨。為了祖國寧死不屈,視死如歸的精神。
課文介紹了鄧世昌帶領“致遠”號英勇抗敵、為國獻身的英雄事跡,歌頌了他英勇無畏 舍身為國 的高尚品質。
關鍵詞:海上英魂教學課件,語文A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件,四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海上英魂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