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PPT課件6
一、新式教育的開端
原因: 清朝沿用的科舉取士選拔人才已不適應近代中國的需要;
開明官員主張學習西方,改革教育洋務運動的開展和戊戌變法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
京師大學堂創辦于1898年戊戌變法時期。
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的建立使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科舉制的廢除
背景:科舉制已落后于時代,不能適應近代中國的需要;以洋務大臣張之洞為代表的開明官員對新式教育的發展。
... ... ...
二、謳歌光明、鞭撻黑暗的文學、藝術家
五四運動使中華文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涌現出大批文學家、藝術家和優秀的文學、藝術作品。
文學巨匠魯迅
代表作:《狂人日記》《孔已己》等
魯迅的小說批判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禮教,影響巨大。
美術大師徐悲鴻和人民音樂家聶耳、冼星海。
徐悲鴻:《愚公移山》《六駿圖》等
... ... ...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他的譯著很快傳遍全國,“天演論”、“物競”、“天擇”等詞語逐漸成為報刊上的常用詞語,他是( )
A.魏源 B.嚴復 C.康有為 D.陳獨秀
2.下列有關中國近代教育和科學技術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 )
A.著名思想家嚴復譯著《天演論》
B.詹天佑在京師大學堂畢業后主持修建京張鐵路
C.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廢除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
D.人民音樂家聶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別是《黃河大合唱》和《義勇軍進行曲》
3.某學校的學生用話劇在表演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同文館(1862年)剛創立時的一個情景,以下選項中符合該場景的是( )
A.校園里的男生都是短發 B.日本老師在生物課上講解人體結構
C.一些學生在學習英語 D.集會上學生都穿著整齊的西裝校服
4.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發布“上諭”,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這說明( )
A.清政府已實現教育普及 B.清政府決意廢除科舉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學子反對 D.京師大學堂已停止招生
... ... ...
9.物久則廢,器久則壞,法久則弊,改革創新歷來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精神財富。請閱讀材料,探究下列問題:【政治篇】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論語》
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天,開阡陌,急耕戰之賞……傾鄰國而雄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漢書·食貨志》
如果說從平城到洛陽的北魏是漢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隨者……北周政權折射出中華民族歷史重新走向全國統一,建立在魏晉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礎使上。——《簡明中國史讀本》
(1)材料一中三在則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國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歷史影響?概括第二、三則史料,指出這兩次改革歷史作用的相同之處。
使齊國國富兵強,為齊桓公成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礎。相同點:都為實現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
【經濟篇】
材料二 如下圖
春秋戰國時期的農具和穿有鼻環的牛尊
(2)從材料二的圖片中,你能獲取什么歷史信息?該現象的出現有何作用?
信息:春秋戰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作用: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革新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 ... ...
【教育篇】
材料四 魏晉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作官,許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
——人教版歷史七年級下冊
材料五 中國進入近代以后,劇烈的社會大變動迫切需要大批與時代相適應的人才……而科舉制度依舊執迷于八股文、小楷試帖,所取之人內不能興國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敵。
——楊齊!犊婆e制度與近代文化》
(4)為改變材料四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煬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隋文帝開始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隋煬帝正式設置了進士科。
(5)針對材料五所反映的現狀,晚清政府是如何變革教育、培養與時代相適應的人才的?
效法西方改革教育,創辦新式學堂;頒布《奏定學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體制;1905年宣布廢除科舉制度。(任寫其中1條即可)
關鍵詞: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教學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