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大決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課件2
背 景
1948年,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戰爭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在解放軍的大規模進攻面前,國民黨軍隊的五個戰略集團分別被牽制在西北、中原、華東、華北、東北五個戰場上。8月,國民黨決定采取重點防御的戰略方針,企圖垂死掙扎。毛澤東根據這種形勢,根據敵我力量對比變化,認為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進行戰略決戰的時機已到來。故當機立斷,決定對敵發動戰略決戰。---摘自《中國共產黨大典》
一、三大戰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
1、遼沈戰役
三大戰役為什么選擇東北作為突破口?
A.兵力對比:轉入反攻后,東北地區的人民解放軍兵力超過了國民黨,這是當時最新的變化。
B.敵軍態勢:國民黨軍隊被孤立分散,活動范圍小,補給困難,是戰是守舉棋不定。
C.我軍態勢:解放軍根據地廣闊,物質力量雄厚、得到人民支持(剛完成土地改革)。
D.戰局延伸:勝利后可以揮師入關,有利于華北、華東的作戰;還能以東北的工業支援全局。
遼沈戰役:關門打狗,決戰黑土地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萬余人,使敵軍從長期占有的數量上的優勢,迅速跌為弱勢。
2、淮海戰役
(1)指揮者: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2)參戰部隊:中原和華東解放軍
淮海戰役:中原逐鹿 六十萬對八十萬 1948年11月4日,華野司令部在曲阜發布《淮海戰役攻擊命令》,我軍采取了“中間突破、分段殲敵”的作戰方案,在徐州古戰場展開了一場空前慘烈的決戰。
... ... ...
三大戰役的歷史意義
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三大戰役后,人民解放軍打到長江邊,國民黨妄想靠天險“劃江而治”,要求和談。當時國際上也認為中國將重現歷史上的南北對峙格局。黨依然以和平民主為重,同國民黨談判,擬出了“懲辦戰犯”等和平協議。但在蔣介石遙控下,國民黨代表拒絕簽字。
你知道嗎?國共兩黨歷史上經歷了幾次談判?
1923--1924年廣州談判,討論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1936年西安和談,討論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主統一戰線。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南京談判改組軍隊和抗日
1945年,重慶談判,討論避免內戰,和平建國
1949年北平談判,討論迅速結束內戰實現和平
... ... ...
共產黨為什么在三年內就能以弱勝強?
A. 力量對比 可以隨著戰爭進程發生劇烈變化
B. 士氣民心 解放軍打仗勇敢,共產黨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支持
C. 政權性質 國民黨政權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利益,對內壓迫和鎮壓人民,對外成了帝國主義的走狗,是舊社會三座大山的總代表,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D. 將帥素質 國民黨指揮失當,毛澤東懂軍事
E. 歷史趨勢
國民黨發動內戰,違背了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也違背了全國人民的利益和意愿,不得人心,必然走向失敗。共產黨代表全國人民的利益和要求,順應了抗戰后和平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所進行的事業是正義的、進步的,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必然取得最后的勝利。
關鍵詞: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教學課件,戰略大決戰教學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PPT課件下載,戰略大決戰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