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筑長城》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PPT課件3
一、正面戰場—武漢會戰
1、日軍大舉進攻
1938年6月,侵華日軍調集25萬兵力,在海、陸軍支援下沿長江兩岸向武漢進攻。
國民黨調集120多個師,200余架飛機,艦艇及布雷小輪30余艘,共100萬余人。憑借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的有利地形,頑強抗擊來犯的日軍。實施“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
2、“以空間換時間”
蔣介石在1938年2月的《抗戰必勝的條件與要素》一文所稱:“我們現在與敵人打仗,就是爭時間。我們就是要以長久的時間來固守廣大空間,要以廣大的空間來延長抗戰的時間,來消耗敵人的實力,爭取最后的勝利。”
3、戰略防御轉入戰略相持
①是抗日戰爭中戰線最長、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一次會戰
②大量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
③抗日戰爭由戰略防御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 ... ...
二、敵后戰場—百團大戰
背景 粉碎敵人“囚籠”政策、三光政策
時間 1940年8月——12月(3個半月)
兵力 八路軍100多個團
指揮員 彭德懷
主要目標 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
戰果 大小戰役1800次、斃傷日偽軍4.5萬人 、破壞敵人交通線2000多千米、摧毀敵人近3000個據點。
規模 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對日軍發動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 ... ...
三、抗戰勝利
1、抗日根據地的局部反攻
1944年,抗日根據地軍民度過最困難的時期,開始局部反攻,收復了大片國土。
到1945年4月,解放區已增加到19塊,總面積達95萬平方千米,擁有軍隊91萬,民兵220萬,并將,日、偽軍分割包圍在各鐵路沿線的一些城市中。
2、中共“七大”—為抗戰勝利奠定基礎
背 景
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始局部反攻,根據地面積不斷擴木。
主要內容
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確定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 ,在中共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
意 義
全黨在毛澤東思想旗幟下達到了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3、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思考:1944-1945年,抗戰形勢發生怎樣的變化?
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間:1945年8月15日
日本簽署投降書的時間:1945年9月9日
... ... ...
抗戰勝利的歷史意義
1、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是中華民族由危亡走向振興的轉折點
3、推動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4、為戰勝和消滅法西斯作出了貢獻
革命圣地延安
位于陜西北部的延安是抗日根據地的戰略后方,陜甘寧邊區的首府,中共中央的駐地,吸引著許許多多有志青年。楊家嶺、棗園等地是毛澤東住過的地方。巍巍寶藏書塔矗立在清涼山上,延河水蜿蜒流過。當地有著名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魯迅藝術學院等院校?谷崭鶕貙嵭忻裰髦贫,各級政權機關中,共產黨員、進步人士和開明士紳各占三分之一,實行精兵簡政,共產黨內還進行過統一全黨思想的延安整風運動。南泥灣開展了軍民大生產運動,自已動手,豐衣足食,使根據地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并為后人留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延安精神”。
關鍵詞: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教學課件,血肉筑長城教學課件,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PPT課件下載,血肉筑長城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