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地區的開發》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PPT課件6
一、西晉的興亡
263年,魏國滅蜀。
建立:266年,司馬炎改魏為晉,定都洛陽,史稱西晉。
統一全國:280年,西晉滅吳,完成統一。
衰落:西晉皇族爭奪皇位,發生“八王之亂”
滅亡:316年,被內遷匈奴人所滅
... ... ...
西晉滅亡的原因有哪些?(266—316)
原因一:西晉的統治集團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風氣非常盛行
原因二:統治集團內部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耗竭了西晉的國力
原因三:民族矛盾激化,內遷的少數民族起兵反晉。
二、內遷的各族
時間:東漢末年以來,我國北部和西部少數民族不斷內遷。
表現:內遷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歷史上稱為“五胡”。
影響:
①與南方漢人長期雜居,互相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
②帶來了大量勞動力和技術,促進了江南地區的發展
三、東晉和十六國----淝水之戰
1、西晉滅亡后,內遷的少數民族在北方先后建立的十五國和西南的成國總稱十六國
2.東晉建立:
建立者:司馬睿
時間:公元317
都城:建康(南京)
... ... ...
想一想
苻堅擁有80多萬兵力,為什么卻不能勝利?
(前秦方面)
1、民族成分復雜,軍心離散: 其他民族不滿前秦的統治,希望秦軍失敗,以擺脫氐族貴族的控制,秦軍中的漢人更是希望東晉軍隊能夠打勝仗。
2、前秦苻堅驕傲輕敵,指揮失誤。長途跋涉
(東晉方面)
1、廣大將士在保衛江南、恢復中原思想的激勵下,士氣高昂;
2、將領足智多謀,指揮得當。以逸待勞
認識:決定戰爭勝負的根本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關鍵在于戰術的得當等等。
... ... ...
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史料一:孫權曾親自將駕車的八頭牛改充耕牛
史料二:宋武帝劉裕時的功臣廣陵人到彥之未任官職時以挑糞為業
史料三:東吳時已出現“再熟之稻”,東晉后又出現了“冬種春熟,春種夏熟,秋種冬熟”的“三熟之稻”
歸納:江南地區開發的表現
農業:興修水利,廣種水稻
荒地被開墾為良田
牛耕綠肥,推廣小麥
手工業:
織錦 制瓷 礦冶(灌鋼法)
造船技術有很大提高
商 業:
建康(南京)成為大都會
... ... ...
看看誰最棒
1、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完成全國短暫統一的政權是( )
A.北魏 B.西晉 C.東晉 D.前秦
2、淝水之戰的戰爭雙方是( )
A.西晉 前秦 B.東晉 北魏
C.西晉 北魏 D.東晉 前秦
3、淝水之戰同下列歷史上幾次戰役相似的有( )
①圍魏救趙 ②巨鹿之戰 ③官渡之戰 ④赤壁之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根據第一組兩個歷史名詞的關系,給第二組添一個適當的詞( )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戰 ②草木皆兵—
官渡之戰 B.長平之戰 C.淝水之戰 D.赤壁之戰
5、下列王朝中,不屬于六朝的是( )
A.東吳 B.西晉 C.東晉 D.陳
6、江南地區得到開發的表現不包括( )
修建水利工程,荒地變成良田
B.江南種植水稻,稻田使用綠肥
C.牛耕和糞肥也得到推廣
D.福建、廣東等地還未得到開發
... ... ...
材料1 (江南地區)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記》
材料2 (江南)地廣野豐,民勤本業,一歲或稔,(稔:豐收。)則數郡忘饑。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覆衣天下:這里指江南地區出產的絲綿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宋書》
閱讀材料回答:
(1)材料2中描寫的江南地區與材料1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
江南地區已經得到相當程度的開發
(2)導致這種變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江南地區自然條件優越;北方人口大量南遷;統治者的重視;南方比北方相對安定。
(3)這種變化對我國經濟產生了怎樣深遠的影響?
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
(4)從江南變化原因中,你認為對當地經濟發展有何啟示?
保持安定的環境;引進人才;引進技術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關鍵詞: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教學課件,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課件,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PPT課件下載,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PPT課件下載,江南地區的開發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