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我們周圍的空氣PPT課件5
實驗目的
1.學習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2.加深對氧氣性質的認識。
實驗用品
1.器材
大試管、單孔橡膠塞、膠皮管、玻璃導管、集氣瓶、水槽、鐵架臺(帶鐵夾)、酒精燈、玻璃片、坩堝鉗、細鐵絲、木條、棉花、火柴。
2.藥品
高錳酸鉀、木炭、澄清石灰水。
... ... ...
活動體驗
1.制取氧氣
(1)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A為_________裝置;B為_________裝置。
(2)操作步驟:
查:查裝置的氣密性。具體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有氣泡冒出,則裝置_______。
裝:把藥品裝入試管內。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用帶有導管的橡膠塞塞緊管口,把試管口____________,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將集氣瓶中盛滿水,連同玻璃片一起_____在水槽內。點燃酒精燈加熱。先對試管_____加熱,然后________加熱。
收:當________________時開始收集,當集氣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蓋住瓶口,將瓶子移出水槽,_____在桌子上。
離:把導氣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 ... ...
制取氧氣的過程中:
(1)用排水法收集氣體時,觀察到導管中有氣泡冒出時就立即收集,這種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提示:不正確。因為導管中一開始冒出的氣泡,不是純凈的氣體,而是實驗裝置中原有的空氣或是空氣和制取的氣體的混合物,因此應等到氣泡連續、均勻冒出時收集。
(2)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如何證明氧氣已經收集滿了?
提示:如果用排水法收集氧氣,當看到集氣瓶口有大氣泡冒出時證明已經收集滿了。
(3)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取氧氣結束時,為什么要先撤導管,然后再停止加熱?
提示:由于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制取氧氣時需要用酒精燈加熱,如果實驗結束時先停止加熱,后撤出導管,會因為試管冷卻,試管內的壓強變小,水被倒吸進試管內,造成試管炸裂,因此應先撤出導管,后熄滅酒精燈。
... ... ...
實驗演練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收集完畢后,拆卸裝置的正確順序是( )
①撤去酒精燈、趶乃壑心贸鰧Ч
③從鐵架臺上拆下試管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解析】選C。收集完畢后,拆卸裝置的正確順序:從水槽中拿出導管、撤去酒精燈、從鐵架臺上拆下試管。
2.某同學用高錳酸鉀為原料制取氧氣,用排水法收集,加熱較長一段時間后仍未收集到氧氣,則可能的原因是( )
A.高錳酸鉀太少 B.試管口未加棉花
C.裝置氣密性不好 D.加熱溫度不高
【解析】選C。加熱較長一段時間后未收集到氧氣,說明裝置漏氣,即裝置的氣密性不好。
3.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裝置中,有關幾個“口”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裝藥品的試管口應向上
B.進入試管的導氣管口應露出單孔塞少許
C.用排氣法收集氧氣時,集氣瓶口應朝上
D.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導氣管口應伸入集氣瓶底部
【解析】選A。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以免冷凝水倒流進試管,使試管炸裂。
... ... ...
8.寫出下列實驗情況產生的原因:
(1)將鐵絲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實驗結束時,發現集氣瓶底炸裂:____________。
(2)做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時,木炭伸入集氣瓶后很快熄滅:___________。
(3)向試管中加入高錳酸鉀時,藥品附著在試管內壁上而沒有集中在試管底部:_____________。
(4)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時,浸入水中的導管口沒有氣泡冒出:____________。
(5)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水槽中的水變成紫紅色:______。
【解析】(1)鐵絲在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燃燒,為了防止生成的熔融物炸裂瓶底,在瓶底鋪一層細沙或倒入少量水;(2)木炭在氧氣瓶中燃燒很快熄滅的原因:木炭沒有自上而下緩慢伸入,造成木炭燃燒放出的熱量使氧氣受熱膨脹排出;(3)取用粉末狀固體藥品時,要先橫放試管,再用藥匙或紙槽將藥品送入試管底部,然后豎起試管,否則會使藥品附著在試管內壁上而沒有集中在試管底部;(4)導管口沒有氣泡的原因是:可能是在導管口插入水中之前手就已經握住試管或可能是握的時間太短;(5)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為防止高錳酸鉀順著導管進入水槽,試管口要放一團棉花,水槽水變成紫紅色,說明試管口沒有塞一團棉花。
... ... ...
關鍵詞:我們周圍的空氣教學課件,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課件,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PPT課件下載,九年級化學幻燈片課件下載,我們周圍的空氣PPT課件下載,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