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PT課件
材料:(1)土改后,農村出現了部分新情況:部分農民因天災受損,或家人有重病,或無力耕種等出賣自己的土地。……
(2)據調查1954年浙江省龍游村,90戶農民經濟條件下降的有29戶,34戶中農下降的有11戶,6戶富農上升的有5戶,全村真正困難的有32戶……
(3)隨著工業建設和城市工礦區的發展,城鎮人口的迅速增加,國家對商品糧和工業原料的需要急劇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農經濟束縛農村生產力的發展。難以滿足經濟建設發展需要。
根據材料分析概括:對個體農業改造的原因有哪些?思路提示:從材料中找
國家對農業改造的原因:
1、土改后,農民獲得了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低,需要農民間的合作。
2、農業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 ... ...
1、目的和形式:我國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和形式就是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2、原則是“自愿互助”
3、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方針是“積極發展,穩步前進” 、
4、方法是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
對農業、手工業改造的意義
一方面保證了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也調動了廣大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生產積極性,為工業化的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 ... ...
公私合營
所謂公私合營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高級形式,即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全行業的公私合營是指整個行業實行公私合營,企業的生產資料轉歸國家支配,資本家對企業的資產按固定的利率領取定息。年息為5%,即有代價地把剝削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這種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度,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贖買的形式有兩種
在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前,實行利潤分配,就是“四馬分肥”,大致是資本家的紅利占20.5%,國家占34.4%,工人福利占15%,公積金占30%。
在全行業公私合營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內每年由國家按照企業合營時核定的私股額,發給股息,年息為5%,這一方式減少了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資本家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利于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收歸國有。
... ... ...
三大改造完成
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實質標志著 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材料:1956年1月底,全國所有大城市和五十多個中等城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者都實行了全行業公私合營。全行業公私合營后,資本家不再是占有和經營企業的老板,他們在黨的領導下參加國家建設。黨對民族資本家采取團結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較好的效果
1、國家有計劃的發展公私合營始于哪一年?全行業公私合營出現在哪一年?改造完成于哪一年?
2、公私合營中的“公”指哪一方?“私”指哪一方?二者之中哪一方屬于領導地位?
3、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的是什么政策?結果如何?
4、這次改造的實質是什么?
關鍵詞: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教學課件,三大改造教學課件,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八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PPT課件下載,三大改造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