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三大改造》PPT教學課件下載,共26頁。
學習目標
1.認識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和形式;
2.通過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及意義,初步學會在具體的時空條件下對歷史事物進行考察,提高理解歷史的能力;
3.通過學習三大改造的完成過程,體會共產黨對社會主義改造的探索和創造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和信心。
變化:廢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①缺乏生產工具、資金
②難以解決水利問題
③難以抵御自然災害
④農村再次出現貧富差距加大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些困難,國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1.改造原因(背景)
①我國農業仍是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影響農業生產發展;
②農產品滿足不了國家工業化建設的需要。
2.改造方式: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農業互助組
一般由幾戶或十幾戶組成,共同勞動、分散經營。土地、耕畜、農具等生產資料和收獲的農產品,仍歸私人所有,但由于換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初級農業合作社
在互助組的基礎上的集體經濟組織。特點是土地入股,耕畜、農具作價入社,由社統一經營,社員集體勞動,勞動產品統一進行分配。
高級農業合作社
主要生產資料集體所有制,基本單位是生產隊。把勞動力,土地,耕畜,農具固定給生產隊使用
加入合作社后,土地等生產資料都變成了公有財產
3.過程:農業合作社開始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經歷了由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的三個階段。
4.結果:1956年底,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合作社。1953年農業合作化運動:農民土地私有制→土地集體所有制
手工業合作化
1.改造手工業的原因
(1)個體私有制的生產關系嚴重束縛著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2)農業合作化運動,推動了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2.改造方式: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1.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背景
資本主義工商業是新中國初期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嚴重困難,人民政府通過調整工商業,幫助私營工商企業渡過難關并取得發展。
一些私營工商業主為牟取暴利而不顧國家和民眾的利益,甚至采取種種不法手段,嚴重擾亂經濟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進行多次斗爭。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國營經濟力量的增強。
2.改造方式:公私合營、贖買政策
1956年初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
3.三大改造的完成
(1)結果: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2)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問題: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 ... ...
關鍵詞:三大改造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