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君權的加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4
一、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1.明朝的建立
時 間: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 城:南京(1368—1421)
北京(1421—1644)
朱元璋(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太祖,濠州鐘離人(今安徽鳳陽人)。幼年曾為地主放牛,后入皇覺寺做了和尚。1351年,紅巾軍起義爆發,次年朱元璋投奔了濠州起義軍郭子興的部隊,此后多次立下戰功,被郭子興視為心腹。郭子興死后,朱元璋就領導了這支起義部隊,在掃滅各地割據勢力以及元朝在中原的殘余勢力之后,于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建立明朝。
... ... ...
2.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權:在中央,廢除丞相,權分六部;在地方,廢行中書省,設三司
(2)司法方面:設立特務機構
(3)思想方面:八股取士
廠衛特務機構
職能:“錦衣衛”是由皇帝的侍衛親軍組成,歸皇帝直接指揮。它兼管偵察、逮捕和審訊等事。東廠是明成祖時設立的,由皇帝的親信宦官組成,也歸皇帝直接控制。
特點: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約束。
... ... ...
明朝首創廠衛特務機構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什么影響?
為進一步加強對官吏百姓的控制。(直接目的)
鞏固皇權,強化專制統治。(根本目的)
影響:廠衛機構成為專制皇權的可靠機構,進一步強化了皇權。
歷史與現實
聯系現實,根據你們所了解的法律知識,你們認為特務機構錦衣衛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權利?對社會造成了哪些影響?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權、平等權、政治權、名譽權等等。
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加強了君權。對維護中央集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凡事按部就班,不求進;同時,這種做法也使法律受到嚴重破壞。司法機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 ... ...
3.八股取士
什么是八股取士?
明朝的考試只許在《四書》和《五經》的范圍內命題,考生要根據經書的觀點作答,不能自由發揮?忌魑谋仨毎8個固定的部分,這種以寫作八股文為主要內容的科舉考試,稱為“八股取士”。
明實行八股取士的原因是什么?
這是明朝為加強君權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
八股取士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它和秦的焚書坑儒有何相似之處?
影響:它使科舉考試更加規范,考官有相對固定的評卷標準。但是八股文形式呆板僵化,內容陳舊空洞,嚴重束縛了考生的思想。
... ... ...
二、靖難之役和遷都北京
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朱元璋把自己的子孫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同時還授予他們軍政大權,這樣就造成了各地藩王勢力的日益膨脹。朱元璋去世之后,繼位的建文帝開始著手實行削藩政策,最終導致了燕王朱棣的起兵。
明成祖朱棣(1360—1424年)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個兒子,生于應天(今江蘇南京)。1370年受封燕王,封地在北平(今北京),曾多次受命參加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后死去,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朱元璋去世后,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于1399年發動靖難之役,1402年攻入南京,奪取了皇位。第二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
... ... ...
朱棣加強君權的措施
(1)改北平為北京,并將都城遷到北京
(2)繼續推行削藩政策,進一步強化君權
(3)增設特務機構東廠,由皇帝的親信宦官擔任統領,以加強對臣民百姓的監管
東廠,官署名。即東緝事廠,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明成祖于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明中葉后期錦衣衛與東西廠并列,活動加強,常合稱為“廠衛”。
東廠權力在錦衣衛之上,只對皇帝負責,不經司法機關批準,可隨意監督緝拿臣民,從而開宦官干政之端。
... ... ...
課堂練習
基礎鞏固:
1.我國古代丞相的設立和廢除分別出現在哪一朝代( )
A.秦朝 隋朝 B.唐朝 明朝
C.秦朝 唐朝 D.秦朝 明朝
2.下列史實與朱元璋有關的是( )
①建立明朝 、趶U丞相權分六部
③設立內閣大學士 ④設立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罷宰相不設,析中書省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請回答:
(1)材料中反映的是哪個朝代官制的變化?“帝”指哪位皇帝?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2)材料中六部具體指什么?
吏 戶 禮 兵 刑 工
(3)“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國家軍政大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4)材料中所說的機構變化對封建專制制度起了什么作用?
加強了君主專制的集權制度
... ... ...
延伸探究
4.長期以來人們對科舉制度有不同看法,大致是:
①主要是積極的,但也有消極作用。
②主要是消極的,但也有積極作用。
請按自己的見解,說明你同意哪種看法,并闡述理由。
①積極作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試辦法選擇官員的國家,對西歐文官制有示范作用。它使中小地主憑借自己的才學,通過科舉考試進入統治階層,擴大了統治基礎,穩定了社會局勢。它是封建社會完善的選官制度,推動了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 八股取士增加了考試標準的客觀性,是考試向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發展,對以后的考試制度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②消極作用:科舉制度維護了封建社會的統治,是造成中國封建社會長期延續的因素之一。它禁錮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使其致力于鉆研四書五經,脫離實際,尤其是壓抑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使中國傳統科技不能發展為近代科學技術。最嚴重的是到了近代繼續阻礙知識分子開眼看世界,同西方文化格格不入,是造成中國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關鍵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教學課件,明朝君權的加強教學課件,新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歷史PPT課件,七年級歷史幻燈片課件下載,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PPT課件下載,明朝君權的加強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