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兩則》PPT課件7
教學目標
1.了解新聞的有關知識,培養閱讀新聞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層次,體會文章準確、簡潔的語言。
3.體會蘊含字里行間的思想情感。
新聞的五個結構
標題——迅速了解新聞的主要內容。
導語——比較詳細地了解新聞的內容。(新聞開頭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主體——更為細致地了解新聞的內容。(用充足的事實表現主題,是對導語內容的進一步擴展)
背景——新聞發生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
結語——新聞結尾。
(背景和結語常常暗含在主體中)
... ... ...
速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讀準下列字音,辨認紅色的字。
蕪湖 荻港 潰退
督戰 要塞 阻遏
綏靖區 宋希濂
杜聿明 銳不可當
整體感知
請你用簡潔的語言說說這則新聞的內容。
讀新聞要抓住新聞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作為讀者,你能在看了這則新聞后找出它的六要素嗎?請概括出來。
你從中讀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 ... ...
經過與結果:
中路軍 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三十萬人全部渡過,占領長江南岸。
西路軍 三十萬渡過三分之二,已占領廣大南岸陣地。
東路軍 三十五萬已渡過大部,經過整天激戰,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占領南岸陣地,控制江陰要塞,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
問題討論
請找出本文的導語和主體,說說導語從哪幾個方面概括了全文?
主體可分為哪幾個層次?它們之間的關系又是如何銜接的呢?
... ... ...
質疑析疑
1.東路與西路是同時發起渡江作戰的,為什么先說西路軍,再說東路軍?
中路軍和西路軍都從時間說起,層次分明而又緊相銜接。西路軍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敵軍抵抗甚為微弱,而東線敵軍抵抗較為頑強,所以西路接著中路說,合在一起,可以議一議。最后說東路激戰,文勢也涌起高潮。
2.找出本文的議論句,看看它屬新聞結構的哪個部分,有什么表達效果?
“此種情況……都很泄氣”。屬“背景”部分。分析了敵潰我勝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再讀課文,課下分析討論下面的問題。
(1)議論句寫了什么內容?
(2)議論句詳寫了什么內容?略寫了什么內容?為什么?
(3)議論句為什么把國民黨反動派與廣大官兵區分開?
(4)為什么用“南京拒絕和平”而不用“蔣介石政府拒絕和平”?
... ... ...
歸納總結
新聞概念:報道國內外最新發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氣象、新成就的記敘文。
新聞特點:觀點鮮明、內容真實、報道及時、語言準確簡明。
新聞結構:標題、電頭、導語、主體、結語、背景。
新聞“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新聞的寫法:以記敘為主,兼有描寫、議論。
思 考
1.請在文中畫出這則新聞的六個要素。
2.思考本文主體可劃分幾個層次?
... ... ...
內容探究
1.南陽解放戰爭中取得哪些成就?
(1)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擴大了老根據地。
(2)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發展了我黨武裝力量。
(3)糾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確的策略,孤立了敵人,鞏固了根據地。
2.為什么不報道解放南陽的消息,而要概述一年多來南線我軍的戰況?
南陽的解放,是南線我軍一年多來取得偉大勝利的必然結果,所以南陽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來偉大勝利的最好時機。其次,總結一年多來的戰績,也可以說明蔣軍為什么棄城南逃。
小 結
《新聞兩則》所報道的渡江戰役和南陽解放,都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勝利。學習這兩則新聞,使我們了解了歷史,看到正義戰爭的威力,認識到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兩則新聞氣勢磅礴,語言準確簡明,感情色彩鮮明。給我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學們把今天所學習的知識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體驗、感受、思考周圍的世界,開闊視野,提高認識水平。
關鍵詞:新聞兩則教學課件,魯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七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新聞兩則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