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歲的際遇》PPT課件5
田 曉 菲
1971年生,天津人。她13歲從天津13中學直接升入北京大學讀英美文學專業,198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英語系。1998年6月,田曉菲從哈佛畢業,并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
出版作品有《愛之歌》等。
寫作背景
1985年,十三歲(近十四歲)時,在天津讀初三的田曉菲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
這篇文章是她十六歲時,也就是她讀三年級時,為紀念北大建校90周年寫的。
... ... ...
文章分層
第一部分 寫作者幼年時與北大間的一段奇妙塵緣
第二部分 寫進北大兩年來自己年齡、感情的變化。
第三部分 北大為每一個學子展示了動人的新世界。
第四部分 我是不系之舟。
問題1:文章主要采用第一人稱,但有時也與二、三人稱交替使用,為什么不顯得混亂?
第1—3段:用了第一人稱。便于直抒胸臆,并讓讀者感受到真實、親切而自然。
第4段:用了第三人稱。此時的景與兩年前的景交替出現,使文章顯得變化多姿。
第5段:用了第二人稱。連用了三個“你”,更直接、更強烈地抒發了對北大的深情。
... ... ...
第二部分:寫“我”在“北大”三年的學習生活。
這部分又可分為三層:
第一層(6-9):寫北大圖書館給“我”的影響。
第二層(10-11):寫北大的人:同學與老師。
第三層(12):總結來到北大兩年來的感受。
1、作者為什么說自己是一只“不系之舟”?
“十三歲的際遇”使作者有緣“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她始終沒有安于現狀,而是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向往著大海的波濤,尋求新的開拓和發展。
2、這一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抒發了依戀北大而又最終將離開北大的復雜感情。
因為北大不僅僅是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
... ... ...
文章主題
作者回顧了自已與北大的淵源,特別是在北大兩年學習與生活的感受,表達了熱愛北大、贊美北大,以及為了北大而必將離開北大的復雜感情和渴望自由飛翔、渴望創造的精神。
回味鞏固
1、文學常識:三種人稱
2、散文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分析方法:
(1)了解創作背景——透視創作歷程
(2)理清文章脈絡 ——“形”
(3)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 ——“神”
(4)借助想象,體會作者感情。
... ... ...
讀準下列加橫線的字
白駒過隙( ) 驀然( ) 積攢( )
絮語( ) 安恬( ) 檣櫓( )
惆悵( ) 徜徉( )
摒棄( )迸濺( ) 穹。 )
彈指( ) 擷。 ) 嗚咽( )
犀利( ) 驟然( )
關鍵詞:十三歲的際遇教學課件,魯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PPT課件下載,六年級語文幻燈片課件下載,十三歲的際遇PPT課件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