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溜索》PPT精品教學課件,共62頁。
剛才大家看到的就是溜索。它是用一條鋼索或粗繩,連接峽谷兩側,人或貨物或牲畜用一個特殊的滑輪“溜”過峽谷。溜索危險性很高,需要極大的力氣和很高的技巧,更需要非凡的勇氣。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溜索”到底是一種怎樣驚心動魄的場面。
學習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學習本文獨具匠心的構思謀篇手法;掌握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及作用。(重點)
2.體會本文精練巧妙的語言,理解作者筆下的人物形象特點。(重點)
3.感受文中人物的精神面貌,學習他們樂觀向上、勇于挑戰的信心和勇氣。(素養)
知識備查
阿城,作家、編劇。原名鐘阿城,1949年出生于北京。1985年,擔任電影《大明星》的編劇,從而開啟了他的編劇生涯。1986年,憑借電影《芙蓉鎮》入圍第7屆金雞獎最佳編劇獎。2010年,出版散文《好說歹說》。2016年,出版作品集《阿城文集》。
溜索,一種原始的渡河工具,有時也可以指原始的渡河方法。以一條鋼索或粗繩,連接山谷兩側,一頭高,一頭低,人可由高向低溜過河谷。常見于山地,如中國的橫斷山脈。除渡人外,亦可渡貨物、牲畜等。
背景資料
本文選自《遍地風流》(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略有改動。地處西南的怒江大峽谷,山川險峻,谷深壑長,巖壁陡峭,江河縱橫,水流湍急,落差極大,在交通技術不發達的時代,難以架設橋梁,更難以行舟擺渡。居住在怒江大峽谷中的各族人民,依靠溜索來往和運送物資。溜索的產生,充分顯示了當地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本文記敘的就是一次驚險的通過溜索渡河的經歷。
整體感知
1.用一句話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
首領帶領馬幫一起溜索過怒江。
2.這篇小說寫了哪些人物?你覺得文中著力描寫的是誰?
寫了馬幫的首領、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的漢子、馬幫中的其他人。
文中著力描寫的是馬幫的首領。
精讀細研
首領是一個怎樣的人?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描寫首領的語句,分析首領的性格特征。
首領也只懶懶說是怒江,要過溜索了。
首領穩穩坐在馬上,笑一笑。
神態描寫,“懶懶”“穩穩”“笑一笑”表明首領早已見慣這樣的場面,體現出首領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首領緩緩移下馬,拐著腿走到索前,舉手敲一敲那索,索一動不動。
溜索前,首領下馬用手“敲一敲那索”,體現了他細心、認真、負責的性格特征。
首領瞟一眼漢子們。
首領只是“瞟一眼”,就有漢子站出來,表現出首領受人尊敬的地位,也體現出他和漢子們配合默契。
戰戰兢兢跨上角框,首領吼一聲:“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覺耳邊生風,聾了一般,任什么也聽不見,僵著脖頸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
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首領的“吼”“送”表現了首領認真負責、關心他人的品質。
眼珠澀澀的,使勁擠一下,端著兩手,不敢放下。猛聽得空中一聲呼哨,尖得直入腦髓,腰背顫一下;厣韰s見首領早已飛到索頭,抽身躍下,拐著腿彈一彈,走到漢子們跟前。
動作描寫,“飛”“躍”“拐”“彈”等詞語,將馬幫首領溜索、下索的麻利動作和沉著、冷靜的神態刻畫得非常鮮活,表現出首領非凡的身手、粗獷的為人和領袖的氣質。
合作探究
1.文章最后為什么要寫首領和兩個漢子在絕壁前撒尿的情節?
這一情節與前文“我”過溜索后“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脹得緊,像有尿,卻不敢撒,生怕走了氣再也立不住了”的感受,以及牛馬們過溜索后“臥在地下,皮肉亂抖,半個鐘頭立不起來”的狀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現了首領和漢子們在天險面前的從容,體現了他們技高膽大、粗獷豪邁的英雄氣概。
2.小說處處通過“我”的觀察和感受來寫,但從頭到尾沒有出現“我”字。試分析“我”這個隱形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我”作為故事的親歷者,能夠增強故事的真實感。
②小說的敘述者,起線索作用:用“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串聯情節,使情節更加簡潔、集中。
③過溜索的參與者,烘托環境:“行到岸邊,抽一口氣,腿子抖起來,如牛一般,不敢再往前動半步”,寫出“我”面對峽谷時的表現,側面表現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
3.本文寫了馱隊飛渡怒江大峽谷的故事,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蘊和作者的情感取向。
深刻意蘊
①飛渡峽谷的情景:表現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
②馱隊的人際關系:體現團結協作、相互信任、關心愛護。
③動物形象:隱喻人應該像雄鷹飛翔,像駿馬奔馳,而不是像牛那樣軟弱畏縮。
④“我”與領隊的對照:表示人會在艱苦磨煉中成長。
情感取向
①駿馬、雄鷹、高山峽谷:對雄奇、險峻、崇高的贊美。
②領隊、精瘦漢子:對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的贊美。
③牛的恐懼、發抖:對平庸、畏難的厭棄。
④本文所寫生存畫面:張揚了原始、野性的陽剛之美。
概括主題
本文講述馬幫飛渡怒江峽谷的故事,既突出了怒江峽谷的孤懸、高峻、險惡,又表現了馬幫漢子的沉著、冷靜、從容。文章贊美了馬幫漢子粗獷豪邁、臨危不懼、從容鎮定、勇敢無畏的精神,突出表現了人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戰、戰勝艱險時鎮定自若的姿態。
寫作特色
運用襯托和對比的手法。
作者為了表現怒江峽谷的高峻、險惡,以及馬幫漢子的從容鎮定、勇敢無畏,運用了襯托和對比的手法。例如,牛因恐懼不肯挪動半步和溜索時流淚、發抖,從側面表現了怒江峽谷的險惡,也襯托出了馬幫漢子們從容不迫的態度。作者將自己過溜索后“腿子抖得站不住”“小肚子脹得緊,像有尿,卻不敢撒”與首領和兩個漢子過江之后臨江撒尿進行對比,突出了馬幫漢子英勇豪邁的氣概。
用詞精妙傳神。
本文語言簡潔凝練,選詞煉字頗為考究,有很強的表現力。例如,寫峽谷的陡峭“萬丈絕壁飛快垂下去”,絕壁本是靜止不動的,但在馬幫漢子們的眼里,卻是“飛快垂下去”的。作者化靜為動,賦予絕壁以動態感,十分形象。又如,寫漢子們過溜索的動作,三次使用“小”字,將人在溜索上快速劃過怒江峽谷,人愈來愈小的視覺感受和情狀傳神地表現了出來。
運用比喻,新奇巧妙。
本文多處運用了新穎傳神、不落俗套的比喻修辭手法,使文章生動形象。例如,寫馬幫隊伍在峽谷行走時的句子“馬幫如極稠的粥,慢慢流向那個山口”,將緩慢行進的馬幫比作“極稠的粥”,生動形象又新穎別致。再如,“萬丈下的怒江,倒像是一股尿水,細細流著”,將怒江天險比作“一股尿水,細細流著”,看似粗俗,實則有力地表現了馬幫漢子的粗獷豪邁。
... ... ...
關鍵詞:溜索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