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我的叔叔于勒》PPT優秀課件(第2課時),共29頁。
上節課我們具體分析了這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性格,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深入課文探討一下這篇小說的語言特色。
精讀細研
小說中除了精彩的語言描寫外,還涉及到環境描寫。瀏覽課文內容,看看哪些地方是環境描寫?有什么作用?
1.出發去哲爾賽島旅行時:“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
以明麗而輕快的景色烘托菲利普一家人“快活而驕傲”的心情。
2.他們認出窮水手是于勒時:“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
以陰郁沉重的景色反映了菲利普夫婦從希望巔峰跌落到失望深谷的心理變化過程。
合作探究
1.為什么文章末尾要特意交代“我們回來的時候改乘圣瑪洛船,以免再遇見他”這一件事呢?
這是故事的尾聲,猶如繞梁余音,耐人尋味。從十多年念念不忘的殷殷期待到唯恐避之不及的轉變,寫盡人情冷暖、世態炎涼。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文題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文中對于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卻用了很多筆墨,那么究竟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①于勒是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
②小說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征來揭示全文的主題思想。
3.“我”在整篇小說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形象:“我”是一個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
①“我”是敘述者,但“我”不是主人公,只是起著穿線的作用。
②“我”是于勒的侄兒,由“我”來敘述叔叔的遭遇,父母態度的變化,使人感到更真切,意義更深刻。
③“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設置對立面,可使菲利普夫婦態度的變化顯得更突出,對比更強烈。
4.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為題,有何深意?
標題強調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點明了于勒與菲利普夫婦一家的親屬關系。作者對于勒本人著墨不多,主要通過側面來展示他的經歷、遭遇和性格特征,但是卻以于勒為線索人物,推動情節的發展。標題寄寓了作者對于勒的同情和對菲利普夫婦的譴責。
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描述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的前后不同的態度,表現了社會底層小市民生活的辛酸,也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寫作特色
構思巧妙,情節曲折。
整篇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曲折有致,通過于勒貧困時被趕走與發財時被夸贊,以及菲利普夫婦望眼欲穿地盼于勒歸來與見到窮困潦倒的于勒避之唯恐不及的兩組對比,揭示出菲利普夫婦自私、庸俗、勢力、冷酷的性格特點,從而深刻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這一主題。
多種描寫方法并用,人物性格鮮明。
小說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是刻畫人物的言行神態。菲利普有句熱切盼望于勒歸來的永不變更的話:“唉!如果于勒竟在這只船上,那會叫人多么驚喜呀!”而后來于勒成了個窮水手真的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卻神色慌張,臉色煞白,連話也說不連貫了。再看對克拉麗絲的語言描寫,當于勒來信說發了財并賠償她丈夫的損失時,她贊不絕口,說于勒“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可是認出賣牡蠣的是于勒后,又咒罵他是“賊”,說他“不會有出息”,還馬上提醒菲利普“最要留心的是別叫咱們女婿起疑心”?死惤z虛偽、冷酷、刻薄的性格,也是赤裸裸的金錢關系的產物。
... ... ...
關鍵詞:我的叔叔于勒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