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大自然的語言》PPT下載(第1課時),共20頁。
同學們,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們人類用語言來進行交流,來表情達意,五彩繽紛的大自然也有著自己的語言呢!
燕子呢喃,春風拂面,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蟬聲聒噪,烈日炎炎,告訴我們夏天來了;
田野金黃,北雁南飛,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白雪皚皚,粉妝玉砌,漫天的雪花告訴我們冬天來了……
其實,春夏秋冬、斗轉星移、草木榮枯、候鳥來去都是大自然的語言。今天,讓我們跟隨竺可楨先生一同去探究《大自然的語言》。
學習目標
1.熟記 “翩”“諺”“匿”等字的讀音;熟記“翩然”“銷聲匿跡”“萌發”“懸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銷聲匿跡”“草長鶯飛”等成語的意思;識記有關竺可楨的文學常識。(重點)
2.篩選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闡述的事理。(重、難點)
3.理清文章的說明順序,把握課文的說明方法。(重、難點)
4.激發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培養學生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素養)
作者簡介
竺可楨(1890—1974),氣象學家、地理學家。字藕舫,浙江上虞人。對建立和發展中國現代氣象事業和自然資源綜合科學考察事業有重要貢獻。長期關注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是“可持續發展”思想與實踐的先行者。一生在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自然科學史等方面的造詣都很高。主要著作有《物候學》《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等。有《竺可楨全集》。
整體感知
“大自然的語言”在文中指什么?
“大自然的語言” 指的是“物候現象” 。
本文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學。
第二部分(第4、5段):說明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說明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說明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精讀細研
第1—3段是怎樣將“物候”這一科學概念一步步引出來的?
描繪四季變遷的景象
草木枯榮、候鳥來去等動植物的變化與氣候之間存在關聯
這些“大自然的語言”就是物候
造成古今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第7—10段說明物候現象來臨的決定因素,采用了怎樣的說明順序?你認為這樣的順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慮?
按照邏輯順序排列,有條有理,容易讓人明白。
課文學習到這里,你能說出本文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嗎?
什么是物候、物候學
物候觀測對農業的重要性
決定物候現象來臨的因素
研究物候學的意義
... ... ...
關鍵詞:大自然的語言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