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臺階》PPT課件(第2課時),共35頁。
上節課我們梳理了課文的結構,了解了父親建造臺階的過程。這節課我們再次走進課文,去看看父親是怎樣的人,作者最想表現的是什么。
精讀細研
他的腳板寬大,裂著許多干溝,溝里嵌著沙子和泥土。
外貌描寫,表現出父親終年辛勤勞作。
盆水冒著熱氣,父親就坐在臺階上很耐心地洗。因為沙子多,父親要了個板刷在腳上沙啦沙啦地刷。……卻也是黃幾幾的,是泥土的顏色。我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漿,木盆底上還積了一層沙。
細節描寫,表現出父親生活和勞動的艱辛。
父親說洗了一次干凈的腳,覺得這腳輕飄飄的沒著落,踏在最硬實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青石板比作棉花,形象逼真地刻畫了一個典型的常年辛苦勞作的農民形象。
父親坐在綠蔭里……卻搖不散父親那專注的目光。這時,一片片旱煙霧在父親頭上飄來飄去。
動作、神態描寫,父親專注地望著別人家高高的臺階,他羨慕、向往,下定決心爭取能早日造起高臺階的新屋。
父親頭發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奏一起一伏;纹屏吮銤L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
細節描寫,細致描寫父親頭上的露珠,既體現了父親的艱難辛苦,又表現了父親充滿活力的形象;既渲染了一種神奇的意境,又表達了對父親無比熱愛的感情。
父親的形象特點:
非常要強的農民,有志氣,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別人尊重;
有著長遠生活目標的人,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
老實厚道又謙卑的農民,他用誠實的勞動興家立業,不怕千辛萬苦。
合作探究
1.作者為什么在描寫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筆墨?
這篇小說的題目為《臺階》,在老屋的三級青石板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第一,寫三級青石板的來歷,寫出當年父親的力氣大,后文寫造新屋的時候父親托石板閃了腰,前后形成對比。第二,寫石板粗糙,暗示當年的經濟條件更差。第三,寫“我”在臺階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時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長大成人了”,說明蓋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寫小孩子能連跳三級,可見臺階之低;寫父親在臺階上的坐姿,再次寫臺階之低。第四,詳寫父親的腳板,寫出了父親終年辛勞的形象,也表明了家庭的窮困。
2.想一想新屋造成后,父親放鞭炮時為什么不自在?
他奮斗了大半輩子,高高的臺階就要砌起來,新屋就要完工,他的高興是無法形容的。他一輩子老實厚道,低眉順眼,高興起來也自有他高興的樣子。作者微妙地寫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異乎平日而又與眾不同的樣子,他手足無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尷尬的笑。這副喜悅的樣子是非常個性化的。
3.小說結尾寫道“怎么了呢,父親老了。”如何理解這一結局?
小說最后感嘆:“怎么了呢,父親老了。”但這并不是父親頹唐的全部答案。小說出人意料又令人感傷的結局,引發讀者對物質理想與精神追求的錯位現象及人生使命的各種思考。
概括主題
本文通過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現了那個時代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表達了“我”對父親的崇敬和憐憫之情。
寫作特色
線索清晰,結構整齊。
“臺階”是本文的線索。作者是圍繞“臺階”命題立意,組織材料的。父親覺得自家的臺階低,望著人家高高的臺階,羨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棟有高臺階的新屋。為此,父親吃苦耐勞,開始了漫長的準備工作。他終年辛苦勞作,準備了大半輩子,終于造起了有九級臺階的新屋,一輩子的心愿得以實現,而父親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人老了,身體也垮了。文章以《臺階》為題目,表現了父親對社會地位的追求,以及他希望得到人們尊重的心愿。
細節描寫出神入化。
細節描寫的內容雖細小,卻小中見大,準確地反映出深沉的主題。如寫父親的辛苦勞作,冬天砍柴、賣柴的時候,文中寫道:“一個冬天下來,破草鞋堆得超過了臺階。”這里就是巧用父親穿破的草鞋的堆積高度這個細節,說明了父親為建造新屋所付出的辛勞和沉重的代價。
... ... ...
關鍵詞:臺階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