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PPT免費下載,共23頁。
中世紀:天主教會與人性湮沒
在中世紀,適應自然經濟的需要,神學家所提倡的是禁欲主義,認為自甘奉行赤貧的生活才是獲得上帝之愛的基本條件,追求財富必然陷入貪婪的罪惡。……但商品經濟不聲不響的創造出了一個新的上帝——金錢。這個新上帝將以其自身的力量迅速改變舊的道德秩序。手工工場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他們追求財富和現世的享樂,關注人的本身的發展,這就與當時基督教的意旨產生了深刻的矛盾。
神學陰影籠罩下的歐洲,基督教對人的觀點是: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證明肉體是罪惡的王國。上帝將人類的始祖逐出伊甸園,罰其終身勞苦。人只有抑制情欲和歡樂,懺悔錯誤,走完人生痛苦的歷程,才能接近上帝,獲得永恒的幸福。人本身是鄙賤的,應該消極處世,把一切寄托于來世。
文藝復興?
14-17世紀,隨著西歐資本主義萌芽,新興資產階級借助復興古希臘、羅馬文化以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是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核心是人文主義。
(一)14世紀—17世紀:文藝復興
背 景
(1)經濟: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根本原因)
(2)政治:新興資產階級興起;羅馬教皇的統治。
(3)思想:基督教神學占統治地位;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料,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
(二)16世紀:宗教改革
1.背景
(1)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
(2)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2.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1)興起: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內容:①改革教義: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瑣的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會: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
(3)結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新教。
(三)16—17世紀:近代科學的興起
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
2.成就
(1)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
(2)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光學、熱學、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
3.意義
(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
(2)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2)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四)17—18世紀:啟蒙運動
思想: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展
經濟、政治:資本主義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
“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是判斷是非的標準。
(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
(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治。
(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
... ... ...
關鍵詞: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