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優質教學課件,共14頁。
學習目標:
1、理解北宋加強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措施及影響。
2、分析王安石變法的背景,歸納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和作用,認識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
3、識記“靖康之變”和“紹興和議”的時間、內容、影響。
北宋
1.背景:
(1)960 年,后周禁軍統帥 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取帝位,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2)北宋建立后,相繼滅掉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和北方的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
(3)統治者鑒于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
2.目的:
(1)強化中央集權、維護政權穩定。
3.措施
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
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
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
樞密院專掌軍權,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兵,后者統兵但無權調兵。
包括轉運司在內,先后設立了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合稱“四監司”,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
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
大力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利:有效的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統一和安定,強化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弊:(1).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守舊的社會風氣。
(2).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費的局面,為北宋埋下積貧積弱的禍根。
王安石變法
(1)北宋的政治風氣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2)以整頓官僚機構為宗旨的“慶歷新政”失敗。
加強國家對農業、商業、軍事、科舉、教育等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
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積極:達到了富國的目的,增加了大筆的收入。
消極:(1)強兵的效果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
(2)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也引起了激烈爭議,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
南宋的偏安
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一筆財物,稱為“歲貢”。
此后,宋金又發生幾場戰爭,南宋的地位稍有上升,維持南北對峙局面。
1、雙方政權并立,戰爭不時爆發,總體以經濟文化和平交流為主,雙方以虛擬的血緣關系約定政治關系。
2、兩宋在經濟文化上處于絕對優勢,而在軍事政治上處于相對劣勢。
3、各少數民族政權均占有一定漢人聚居區,有逐步漢化的趨向。
... ... ...
關鍵詞:兩宋的政治和軍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