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PPT免費優秀課件,共17頁。
課標要求:
1.通過了解秦朝的統一業績,認識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2.通過了解秦朝時期的社會矛盾和農民起義,認識秦朝崩潰的原因。
基本概念
1.民族
經過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共同體。
2.國族
以政治凝結成的新族群,在文化習俗的融合的情況下,國族不可以直接轉化成民族概念。如巴西民族、美利堅民族、中華民族等。
3.大一統國家
與“早期國家”相比,“大一統國家”相當于中國古代國家的“升級版”。其“升級”的表現不僅在于版圖覆蓋范圍更大,更在于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官僚制統治,政權組織結構更加緊密,管理力度更為強化。
一、大一統國家初建
1.背景
勞動人民及共同文化要求統一
經濟發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并為統一奠定基礎
戰國區域一統為統一提供條件
秦國地理位置優越、物質基礎雄厚
商鞅變法為秦統一奠定基礎
秦朝廣納賢士,雄才大略
2.過程
(1)統一東方六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國采取遠交近攻、分化瓦解,相繼滅掉東方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
(2)征服南方越族地區,加強對滇、黔一帶西南夷的控制。
(3)北擊匈奴,公元前214年修筑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
二、制度創建與政權鞏固
(一)制度創建
1.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位世襲、皇權至上
2.三公九卿制度:
3.郡縣制:
在地方徹底廢除分封制,將戰國時已產生的郡縣官僚制在全國推廣,設立郡、縣(道)兩級行政機構,其主要官員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官吏是行政官、司法官,也是執法者?h(道)以下設鄉、里和亭,分別負責管理民眾和治安。
郡縣制追求權力集中和行政效率,其勢在合,其結果是中央集權,官僚取代貴族,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
秦以后的官是皇帝的“雇員”,俸祿取自國家稅收。權力來源的不同決定了身份的差異。官僚制度有嚴格的職務分工,職權分明,有職則有權,離職則無權,當官實際上成為一種職業,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工具;实叟c官僚的關系,用韓非子的話就是“主賣官爵,臣賣智力”。
(二)政權鞏固
1.統一文字、貨幣和度量衡
有利于經濟、文化交流與國家的統一。
2.修建馳道(國道,御用)、直道(軍用)
3.頒行秦律;
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有利于南北政令統一;
有利于經濟開發;
有利于文化交流。
4.編制戶籍;
5.遷徙六國貴族豪強到關中、巴蜀等地;
6.整頓社會風俗;
7.焚書坑儒;
(三)歷史意義
1.建立起幅員遼闊的國家,奠定了此后歷代疆域的基本版圖。
2.統一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符合歷史潮流,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建立、發展奠定了基礎。
3.空前統一的封建國家促進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
三、秦朝暴政與政權速亡
(一)秦朝暴政
1.窮奢極欲,大興土木 2.花費巨資,求仙訪藥
3.興師動眾,巡游封禪 4.征發繁重,不堪言狀
5.刑罰嚴苛,天下愁怨 6.焚書坑儒,鉗制思想
7.昏庸殘忍,嚴刑峻法
(二)二世而亡
①陳勝、吳廣起義:
公元前209年,在陳勝、吳廣領導下,發動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自立為王,號為“張楚”(意為張大楚國)。
②楚漢之爭: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軍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秦亡后,劉邦和項羽展開長達4年的楚漢戰爭,最終劉邦擊敗項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漢朝。
(三)秦朝政治對古代中國政治的影響
1.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2.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3.鑒于秦亡的教訓,漢武帝時期確立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
4.秦亡使統治者認識到民眾的力量,調整治民政策,民本思想有限回歸;
5.秦亡引起后世君主及思想家反思,承認君權至上的前提下,君主權力加以適度限制;
6.反思秦朝民族政策,制定羈縻政策,處理中央與地方少數民族聚居的關系,以維系中央集權制度的統治。
... ... ...
關鍵詞:秦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