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歷史下冊《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PPT免費下載,共33頁。
目標
1.了解萬隆會議及萬隆精神;知道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
2.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3.理解亞非拉國家新發展的意義,以史為鑒。
“亞非拉國家”含義
從地理位置上看,它們位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從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們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正在奮起,正在發展,所以也稱作“發展中國家”;蚍Q“第三世界”。
一、萬隆會議
1.背景: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席卷全球。
②殖民帝國紛紛瓦解,越來越多的亞洲和非洲國家取得獨立。
③這些新獨立的國家都面臨鞏固獨立、發展經濟的共同問題。它們反對冷戰,不愿卷入大國之間的軍事沖突。
2.時間:1955年4月
3.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4.與會國:印度尼西亞、緬甸、錫蘭(今斯里蘭卡)、印度和巴基斯坦
特點:來自亞洲、非洲的29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帝國主義參加)
5.內容: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
6.萬隆精神:會議體現的亞非國家和地區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萬隆會議的召開有何歷史意義?
①萬隆會議提高了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拉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
②從萬隆會議開始,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③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在國際上推行開來;提出求同存異方針保證會議順利完成。
二、“非洲年”
新航路開辟后
黑奴貿易使非洲喪失了近億的精壯勞力,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展,造成了非洲傳統文明的衰落和社會經濟的倒退,導致非洲長期貧困。
三、拉美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背景
二戰后,美國加強了對拉丁美洲經濟、政治的控制。為了擺脫美國的控制,拉美人民掀起了捍衛主權,爭取經濟發展的斗爭。
古巴革命
背景:古巴在政治和經濟上長期被美國控制
領導人:卡斯特羅
斗爭: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羅等人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在 1959年推翻了美國支持的獨裁政權。
發展道路:古巴又挫敗了美國支持的雇傭軍入侵,走上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2. 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
(1)背景:
巴拿馬運河位于巴拿馬共和國中部,鏈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具有重要的經濟和戰略地位。素有“世界橋梁”之稱。
巴拿馬運河開通后,美國在運河沿岸劃出運河區,一直由美國控制。
(2)過程:
a.20世紀六七十年代,巴拿馬不斷爆發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要求收回運河區主權。
b.1977年,巴拿馬與美國簽訂條約,收回了運河區的海關、郵政、司法等主權,并參與運河的管理和營運。
c.1999年年底,巴拿馬收回了運河區的全部主權。
... ... ...
關鍵詞: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