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正面戰場的抗戰》PPT優秀課件,共27頁。
臺兒莊戰役
背景
(1)日軍占領南京后,為打通南北戰場,沿津浦路從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徐州。
(2)一部日軍從山東半島登陸,沿膠濟線西進,企圖與津浦路南下日軍會師臺兒莊,再合攻徐州。
戰役過程
1938年3月
北路日軍孤軍南下,向臺兒莊發起攻擊,中國守軍奮起抵抗
日軍倚仗火力優勢沖入臺兒莊,經過激烈巷戰,占領臺兒莊大部分地區,中國守軍頑強占據南關一角;中國軍隊主力趁機完成對日軍的包圍,在內外夾擊之下,日軍被殲萬余人,日軍撤退。
意義
(1)這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
(2)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
武漢保衛戰
(1)武漢戰略地位
武漢被稱為“九州通衢”,位于平漢、粵漢鐵路與長江水道交匯處,軍事位置十分險要。1937年11月,國民政府將部分重要軍政機構遷到武漢,武漢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中心,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地位。日本侵略軍企圖進攻武漢,摧毀國民黨黨領導抗日戰爭的政治、軍事中樞,“迅速解決中國事變”。
相持階段到來
(1)武漢保衛戰后期,日軍在南部輕取廣州,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華北、華中和華南大片領土淪入敵手。
(2)日軍在攻陷廣州、武漢之后,兵力嚴重不足,物力財力困難,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
第三次長沙會戰
起因
經歷了武漢會戰與廣州會戰,日軍已經掌控武漢和廣州兩大重鎮,而國軍控制的長沙切斷了兩者的聯系,便成了日軍的眼中釘肉中刺。拿下長沙,日軍便可打通南北鐵路線,并幾乎吃掉整個中國中部,更可打擊中國軍隊的抗戰意志,迫使中國政府屈服。
1938年10月,武漢陷落,抗戰進入相持階段,日軍先后發動過兩次長沙會戰,均未能占領長沙。
抗日戰爭分階段
局部抗戰階段:1931年9月九一八事變至1937年7月七七事變
戰略防御階段:1937年7月七七事變至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
戰略相持階段: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
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有多大?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組織了多次會戰,并為此付上了巨大的代價。
戰略防御階段,雖然這些抵抗并沒有徹底阻止和打敗日本的侵略但消耗了日軍力量,打破了日本企圖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
豫湘桂戰役
豫湘桂會戰,是日本陸軍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間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地進行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此時已處于抗戰后期,國民政府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
國民黨軍隊在豫湘桂戰役的潰敗,既是國民黨極度腐敗、失去民心的結果,同時也是全國民眾對國民黨當局認識發生根本轉變的重要原因。正面戰場的嚴重問題使得抗戰后期挽救民族危亡的全部責任更加明顯的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
... ... ...
關鍵詞:正面戰場的抗戰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