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PPT優質課件,共18頁。
一、遼與北宋的關系
1.契丹族簡介
契丹是我國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屬于鮮卑的一支(柔然部),4世紀中從鮮卑族中分離出來,游牧于潢水、土河(今內蒙古)一帶。“契丹”一詞(原意為鑌鐵)為民族稱號,來象征契丹人頑強的意志和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經過約500年的發展,到唐朝時,契丹已逐漸強大起來。
2.遼的建立和發展
(1)建立時間:10世紀初
(2)建立者: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3)都城:上京臨潢府
(4)國號:契丹/遼
(5)統治措施:發展生產,創制文字
3.遼與北宋的戰與和
雙方保持友好關系,互通使節。
向遼發起數次戰爭均失敗,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遼攻宋,宋真宗御駕親征打退遼軍。
雙方議和,訂立盟約。
4.澶州之戰與澶淵之盟
1004年遼傾全國兵力南下,兵臨澶州。澶州離宋都汴京也只有二百多里。宋形勢危在旦夕,除了極少數主戰派,滿朝上下都勸宋真宗遷都避戰。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御駕親征。
宋以澶州為決戰戰場,集中兵力與遼軍相持。
真宗臨陣督戰,士氣大振,打退遼軍。但唯恐遼軍突破澶州,危及汴京(今河南開封),遂以向遼納幣帛為條件,締結和約,因澶州舊稱澶淵,故稱“澶淵之盟”(1005年)。
5.澶淵之盟的影響
(1)積極影響:使雙方邊境相對和平穩定,有利于人民的安定生活,開放榷場也有利于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與交融,有利于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2)消極影響:政治上具有屈辱性。宋給遼歲幣,加重了北宋人民負擔。
二、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1.黨項族簡介
黨項族是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之一,屬羌族的一支,故有“黨項羌”的稱謂。幾度險些被吐蕃與回鶻所滅。一百多年的顛沛流離直到隋唐時內附中原稱臣才定居下來,首領拓跋赤辭受唐王朝賜李姓。
2.西夏的建立和發展
(1)建立時間:11世紀前期(1038年)
(2)建立者:元昊
(3)都城:興慶府
(4)國號:西夏
(5)統治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并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還創制了西夏文字。
3.西夏與北宋的和與戰
遼、西夏與北宋并立
關系特點:有戰有和
如何看待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與和?
(1)戰:頻繁的戰爭使社會動蕩不安,給各族人民帶來了痛苦和災難,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但戰爭也使各民族之間有更多的接觸,客觀上促進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2)和:議和對宋朝來說是屈辱的,是統治者犧牲人民利益換取的和平局面,歲幣給北宋人民帶來沉重的負擔。但議和帶來的和平局面使雙方邊境相對穩定,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經濟、文化交流。
(3)認識:北宋與少數民族政權之間有戰有和,但“和”始終是民族關系發展的主流。各民族之間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 ... ...
關鍵詞: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