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主題班會《學校的心理輔導——群體互助》PPT班會課件,共20頁。
一、心理輔導的理論基礎
(一)羅杰斯的人本主義教育觀
把 “來訪者中心治療”研究擴展到心理治療領域之外,逐步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觀。
羅杰斯強調,教育的目標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變化、知道如何學習的“自由人”。
羅杰斯將他的“非指導性治療”理念和技術移植到教學過程,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的理論與策略(八項原則)。
(二)勒溫的團體動力學
勒溫從整體論、動力論的原則出發,把團體看作是一個動力整體,其中任何一個部分的變化都必將引起另一部分的變化。這種部分與部分或團體成員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是勒溫團體動力學的核心。
勒溫還發明了敏感性訓練的教學方式:主要是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的形式,讓參加者學會如何有效地與他人溝通和交流。
(三)米謝爾和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
米謝爾和班杜拉是當代著名的社會學習理論研究專家。
米謝爾的理論大致強調三個方面:第一,情境的具體性。第二,人類知覺——認知機能的識別力。第三,人格機能適應的自我調節方面。他的理論還衍生出自我調節系統的概念,強調的是個體形成和執行長期計劃的能力,確定標準并維護標準的能力,以及抵抗誘惑并在遇到挫折時仍堅持不懈的能力。
班杜拉對心理學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社會學習理論與行為矯正技術。觀察學習、自我效能感與自我調節是他的重要概念。班杜拉認為人的行為不僅要受外在因素的影響,也可以通過自我生成的因素,主動調節自己的行為。
(四)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是發展性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策略。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為基礎,以民主、平等、互助為主要特征。
在合作教學的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當屬互動觀。這種互動觀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不再局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將教學互動推至更廣闊的領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合作教學在注重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同時,還十分注意人際交往的教學目標。這樣,教師與學生之間原有的“權威——服從”關系就變成了“指導——參與”關系,這對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社會適應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二、團體心理輔導的技術運用
(一)團隊領導技術(特羅斯把領導技術分為三個方面)
反應技術的目的促進關系的確立,鼓勵成員開放、表達,促進他們的自我探索。具體的技術有積極傾聽、同理心、澄清、提煉歸納。
交互作用技術能促進團體的互動更有效,更富有建設性。具體技術有支持、聯結、折中、阻止。
行動技術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成員積極地行動。具體技術有發問、調節、示范、建議。
(二)團體互動技術
1. 反饋與控制。反饋是成員在團隊中學習的重要資源,它能修整個人的想法、態度和行為,并直接影響團隊行為的改變?刂剖侵競人的行為限制或引導其他成員的行為,而自己也受其他言行的影響。在團體中反饋與控制是一個循環過程,是促成個體或團體行為改變的一種機制。
2.感染。是通過某些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緒和行為。它實質土是情緒的傳遞、交流,在團體互動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3.模仿。為了改變團體成員的行為,輔導者常常要為他們樹立榜樣,而模仿是進行社會學習的重要形式。模仿是指有意或無意地對某種刺激做出類似反應的行為方式。
4.暗示。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成員還常常通過各種各類的暗示來知覺信息,進行學習。暗示是在無對抗條件下,人們迅速地、不加批評地接受某種信息,并據此做出行為反應的過程。
三、團隊心理輔導方案設計與實施。
(一)確定團隊輔導活動的目標
目標是對團隊輔導活動的預期,是集體活動的導向,團體輔導活動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圍繞目標制定。目標分為三類:
一是開發潛能,健全人格,增進心理健康為目標。
二是以敏感性訓練為主,以訓練如何有效處理人際關系,增進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
三是以矯治性為目標,解決參與者已經形成的心理沖突和困擾。
(二)選擇團隊輔導活動的場所
(三)團體輔導活動方案的設計需注意的問題
1.活動內容與目標要一致。
2.進行系列活動設計。
3.設置活動情境,促進學生體驗。
4.了解學生實際,提高活動的適切性。
(四)團隊成員選擇與發動
(五)團體輔導活動計劃的實施
1. 導入階段。加強成員之間的認識和溝通。
2. 展開階段。關鍵是激活成員的心理歷程,鼓勵成員參與團體輔導活動最終要讓他們的心智得到成長。注意:
第一,要引起學生的參與動機。
第二。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鼓勵學生自我表露。
第三,調動學生的積極情緒。
(六)團隊輔導效果評估。
... ... ...
關鍵詞:心理健康主題班會PPT課件免費下載,.PPTX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