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民族大團結》PPT課件下載,共38頁。
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依據: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
2.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積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建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3.確立過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1)1949年通過《共同綱領》將實行民足區域自治作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
(2)1954年載入憲法。
(3)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
4.實施情況:
(1)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
(2)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只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自治區。
(3)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五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
5.意義:從制度和政策層面,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這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基礎。
二、共同繁榮發展
1.背景或原因: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
2.主要措施:
(1)政治上:
措施: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革
意義: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社會主義社會
(2)經濟上:
政策: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意義: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3)文化上:
政策: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意義: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發展上:
政策: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和興邊富民行動。
表現:建設了一大批項目(青藏鐵路)。采取特殊措施幫助人口較少的民族加快發展。
意義: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加快發展。進一步促進民族地區發展。
... ... ...
關鍵詞:民族大團結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