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上冊《新文化運動》PPT免費下載,共20頁。
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背景
新生的中華民國很快陷入政治混亂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進知識分子經過痛苦的反思認識到: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國,必須啟發國民新的倫理道德意識,培養國民的獨立人格,徹底蕩滌封建舊文化的毒害
陳獨秀及《新青年》
(1)1917年初,陳獨秀接受新任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聘請,出任北京大學文科學長。
(2)《新青年》雜志社不久也遷往北京。
(3)當時《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適、李大釗、魯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學。他們熱情宣傳西方的民主與科學思想,猛烈抨擊中國傳統的舊道德和舊文化。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與意義
抨擊舊道德和舊文化
針對北洋政府統治時期猖獗一時的尊孔復古逆流,《新青年》發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擊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傳統道德和文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以新文學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號召人民起來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會
提倡
民主與科學民主與科學是新文化運動所標舉的兩大口號,由陳獨秀首先提出。他還將它們形象地稱為“德先生”和“賽先生”。陳獨秀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文學革命
1917年,胡適在《新青年》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一文,主張以白話文作為新文學的語言。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一文,主張推倒陳腐、雕琢、艱澀的舊文學,建設新鮮、平易、通俗的新文學。經過新文化運動的倡導,白話文逐漸普及開來
意義
新文化運動動搖了封建道德禮教的統治地位,使中國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與科學的洗禮,為隨后爆發的五四運動起了思想宣傳和鋪墊的作用。盡管新文化運動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 ... ...
關鍵詞:新文化運動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