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滬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運動和力PPT教學課件,共34頁。
學習目標
1.認識牛頓第一定律。
2,知道什么是慣性,并能用慣性解釋生活中的現象。
3.通過試驗和推理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體會“理想實驗”的科學方法。
4.通過學習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并在理解慣性的基礎上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
1.兩種觀點
(1)古希臘思想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力和運動的關系是:要使一個靜止的物體運動起來,必須對它施加力的作用;停止用力,物體就會停下來.
(2)伽利略認為: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運動的物體之所以停下來,是因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
2.探究實驗:
力和運動的關系
[提出問題]物體的運動定需要力來維持嗎?
[猜想與假設](1)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 (2)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讓小車從斜面上滑下,逐漸減小平面的粗糙程度,測量小車的運動距離,比較小車運動路程的大小,并推理當水平面對小車沒有阻力時,小車的運動狀況.
3.結論:
水平面越光滑,物體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慢,小車運動的距離就越長。如果物體不受力。它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的原因而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
馬車能動起來是因為馬在拉它,所以馬是維持車運動的原因,對嗎?
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
1.一切:說明定律的普遍適用性。
2.沒有受到力的作用:是理想化模型,它包括物體不受任何力、受到的力合力為零、在物體的運動方向上不受力等。
3.總:說明沒有例外。
4.或:兩種狀態必居其一,不能同時存在,原來靜止現在還靜止。
慣 性
一切物體都具有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
關于慣性的理解:
1.慣性是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一種性質,我們常見的只是慣性現象。
2.慣性的大小與物質的質量大小有關,質量越大慣性越大。
3.慣性的大小物體受力與否、運動狀態、速度的大小等都無關。
4.我們只能說“物體由于慣性”,不能說“受到慣性”、“在慣性的作用下”。
... ... ...
關鍵詞:探究物體不受力時怎樣運動PPT課件免費下載,運動和力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