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科版八年級物理全冊《走進微觀》小粒子與大宇宙PPT課件下載,共24頁。
學習目標
知道自然的尺度。
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
了解原子的微觀結構。
知識講解
自然的尺度
從無垠的宇宙到微觀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質?茖W家們正在探索著物質的奧秘。
物質的組成
1.“五行說”和“四元素說”
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古代就有一種五行說,認為自然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物質組成的。
希臘人則提出四元素說,認為水、火、土、氣是宇宙間最基本的東西,它們的不同組合就形成了自然界的一切物質。
2.分子-原子論
后來,人們認識到若物質無限的分下去,所得顆粒愈來愈小,小到這種顆粒能保持化學性質不變為止,通常所說的物質就是由這種顆粒構成的。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學家阿伏加德羅第一個把這種顆粒命名為“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
3.現在,人們認為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現代科技可以使人們觀察到構成物質的分子或原子。
微觀粒子
1.分子:
氫分子是最小的分子,其尺度相當于一根頭發絲直徑的十萬分之一,質量只有10-27kg左右。
每個組成生命的基本組元DNA分子都含有幾百萬個原子。1cm3的水中就含3.34×1022個水分子;一個水分子的質量只有3×10-26kg。
2.原子:
分子不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微粒,還可以再分割。19世紀初,英國科學家道爾頓證明了原子的存在,有的分子由單個原子組成,叫做“單原子分子”;絕大多數分子由多個原子組成,叫“多原子分子”。
3.電子:
19世紀70年代,人們通過對氣體放電現象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了陰極射線。1897年,英國物理學家J.J.湯姆孫發現陰極射線是由速度很高的帶負電的粒子組成,這種粒子就是“電子”。
4.質子和中子:
1911年,盧瑟福在a粒子散射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的中心叫原子核,帶正電,占很小的體積,但其密度很大,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帶負電的電子在不同的軌道上繞著原子核運動,就像地球繞著太陽運動一樣。
20世紀初,科學家在探索物質結構的歷程中,相繼發現原子核可以釋放出質子和中子,質子帶正電荷,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 ...
關鍵詞:走進微觀PPT課件免費下載,小粒子與大宇宙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