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海峽兩岸的交往》PPT課件下載,共27頁。
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949年,國民黨敗退臺灣。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第七艦隊進入臺灣海峽,阻撓我解放臺灣,最終導致兩岸對峙。
香港、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在性質上有什么不同?
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們是英、葡兩國通過戰爭手段,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強行租借的。是近代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問題,需要中英、中葡雙方談判解決的外交問題,本質上屬于中國恢復行使主權,是歷史遺留問題;
臺灣問題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純屬中國內政。
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并在經濟、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開放措施。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1995年1月,江澤民針對兩岸關系新情況,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一、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二、對于臺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文化關系,我們不持異議
三、再次建議雙方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
四、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五、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主張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經濟合作
六、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
七、要充分尊重臺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愿望,保護臺灣同胞的一切正當權益
八、歡迎臺灣當局的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愿意接受臺灣方面的邀請,前往臺灣
日益密切的交往
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發展兩岸關系的現實意義
①有利于進一步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②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溝通,增強民族情感和民族凝聚力。
③有利于遏制“臺獨”勢力的發展,實現祖國統一。
我國統一臺灣的必然性
1、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海峽兩岸同根同源,血脈相連,完成中華民族的統一大業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3、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經濟、文化交流,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香港、澳門的回歸和持續繁榮為統一臺灣提供了范例。
... ... ...
關鍵詞:《海峽兩岸的交往》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