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PPT精品課件,共25頁。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
我國在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術,促進了文化的發展。
但其也有缺點,比如:費時,費力, 不易修改,需要大量木版。浪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與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有什么進步之處?
兩個“變”:變死字為活字;變死版為活版。
雕版印刷術不但費時費力,只能印制一種書籍,而且印刷后模板不能重復使用,不容易修改,需要大量木版,實用性比較低;钭钟∷⒊霈F錯別字能盡快更換,這樣可以重復使用,不用再一版一版地刻,比雕版印刷更省時省力省錢,有利于文化的傳播和發展。
北宋時期,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這種方法既經濟,又省時,大大促進了文化傳播。
指南針、火藥的應用
戰國時人們利用天然磁鐵做成指南工具,稱為”司南“,司南的形狀像一把鑰匙,放置在銅制的方形地盤中,地盤四周刻有24個方位。司南在光滑的盤中轉動,當它停下來時,匙柄就指向南方。
宋代開始用人造磁鐵制成指南的工具。后來人們把這種有磁性的針安置在刻有度數的盤中,于是就制成了羅盤。北宋末年,中國的海船上開始使用指南針。
指南針的傳播及影響:
傳播:乘坐中國海船的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到阿拉伯國家,后來又傳到歐洲。
影響:指南針應用于航海,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為鄭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發現提供了條件;促進世界貿易的發展。
發達的中外交通
宋元時期由于航海技術的進步,南方的海上貿易頻繁,海路交通發達。
(1)陸路:古代著名的陸上絲綢之路,在宋元時期成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元代的陸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羅斯等歐洲國家,使東西方的使臣、商人往來非常方便。
(2)海路:可通往日本、高麗、東南亞、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遠至波斯灣及東非海岸,元朝時,海上絲綢之路進入到鼎盛時期。
陸路和海路的暢通對中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中外互通有無,使中外經濟、文化和科技的交流進一步發展起來。中國的創造發明,如印刷術、火藥、指南針、紙幣和驛站制度等輸往西方,天文、歷法、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傳入亞洲各國,對歐亞國家的社會、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西方的藥物、天文、歷法、數學等也傳到中國。
宋元時期科技進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北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元朝實行的大一統,使社會出現了相對安定局面;
(2)宋元時期,經濟持續發展,為科技文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3)民族交融加強,各民族經濟文化交流頻繁;
(4)對外交往增多,各國之間互相學習,豐富本民族文化;
(5)隋唐文化的輝煌成就為宋元時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 ... ...
關鍵詞:《宋元時期的科技與中外交通》PPT課件免費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