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周率的歷史》圓PPT
第一部分內容:學 習 目 標
讓同學們了解圓周率的古代以及近現代發展歷史,了解人類對圓周率的研究歷史,掌握計算圓周率有關的方法,了解π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其數學價值,最后通過對本課程的學習,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激發同學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 ... ...
圓周率的歷史PPT,第二部分內容:小組活動
要求:
每個小組將課前搜集的資料按時間順序進行整理,與小組成員分享圓周率的歷史,交流古今中外探究圓周率的計算方法。
古代圓周率的歷史
我們國家古代最早關于圓周率的記載時間、書籍名稱及計算方法是怎樣的呢?
在我國,現存有關圓周率的最早記載是,2000多年前的《周髀算經》。最早的解決方案是測量。人們發現圓的周長總是其直徑的3倍多。從而出現“周三徑一”的概念。然而,用測量的方法計算圓周率,圓周率的精確程度取決于測量的精確程度,而有許多實際困難限制了測量的精度。
我國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創造了用“割圓術”求圓周率的方法,在數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劉徽的“割圓術”是怎樣的呢?
劉徽用這樣的方法不斷地“割圓”,一直算到圓內接正192邊形,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是3.14.劉徽采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從一個方向逼近圓的方法來計算圓周率的。
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和我國魏晉時期的劉徽在探究圓周率方面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相同點:他們都采用化圓為方,也就是割圓術的方法,利用計算圓的內接和外切正多邊形邊長來計算圓周率。
不同點:但阿基米德只算到正96邊形,得到了3.14的近似值,而劉徽計算了正3072邊形,得到了3.1416的近似值,精確度大大地高。
... ... ...
圓周率的歷史PPT,第三部分內容:近現代圓周率的歷史
用正多邊形逼近圓,計算量很大。隨著數學及科技的不斷發展,求圓周率的方法也日新月異。
電子計算機的出現帶來了計算方面的革命,π的小數點后面的精確數字越來越多。
2000年,圓周率已經可以計算到小數點后12411億位。
... ... ...
圓周率的歷史PPT,第四部分內容:布豐的投針試驗
18世紀,布豐提出以下問題:設我們有一個以平行且等距木紋鋪成的地板(如圖),現在隨意拋一支長度比木紋之間距離小的針,求針和其中一條木紋相交的概率。并以此概率,布豐提出的一種計算圓周率的方法——隨機投針法。
步驟:
1) 取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上許多條間距為a的平行線。
2) 取一根長度為l(l≤a) 的針,隨機地向畫有平行直線的紙上擲n次,觀察針與直線相交的次數,記為m。
3)計算針與直線相交的概率。
關鍵詞: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PPT課件免費下載,圓周率的歷史PPT下載,圓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