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PPT課件
第一部分內容:課程目標
1.結合列寧主義形成的過程,分析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
2.通過二月革命和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等事件識記十月革命的過程
3.結合史料認識并分析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對俄國和世界的歷史意義
4.分析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和斯大林時期的體制內容和影響,探究蘇聯建立社會主義實踐的探索
... ... ...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PPT,第二部分內容:課前篇自主預習
一、列寧主義的形成
1.背景
(1)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2)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
2.過程
(1)1900年,流亡國外的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為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黨作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2)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這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也就是列寧主義。
3.內容
(1)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
(2)由于資本主義發展的不平衡規律,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
(3)“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4)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4.評價
(1)列寧深刻洞悉帝國主義時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列寧主義。
(2)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二、十月革命的勝利
1.過程
(1)二月革命勝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的領導人將政權交給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它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一直沒有滿足人民群眾對“和平、面包和土地”的要求,并鎮壓人民的反抗。
易混易錯俄國的二月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而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判斷一場革命的性質,不只要看領導階級,更重要的是看革命的任務。二月革命推翻了封建沙皇專制統治,完成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任務。因此,它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是社會主義革命。
(2)1917年4月,列寧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的戰略和策略,并親自領導了組織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斗爭。
(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
(4)成立政權: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推翻臨時政府,成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蘇維埃政權,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這次大會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
2.意義
(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
(3)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
(4)從此,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
三、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勝利后,蘇俄面臨內憂外患的局面。
(2)1918年夏,國內戰爭開始后,蘇維埃政權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3)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余糧收集制,規定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
(4)評價: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但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2.新經濟政策
(1)時間:1921年3月,蘇俄政府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
(2)內容: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
(3)意義: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4)蘇聯成立: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
易錯提醒新經濟政策并不是資本主義經濟政策
新經濟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內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來擴大生產、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政策。它堅持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和蘇維埃的領導,不會恢復到資本主義時代。
... ... ...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PPT,第三部分內容:課堂篇探究學習
十月革命的進程及意義
史料實證
史料 俄國當前形勢的特點是從革命的第一階段向革命的第二階段過渡。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和組織程度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
讀史技巧根據史料中“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可知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性質。
互動探究史料中的“革命第一階段”和“革命第二階段”各是什么性質的革命?各自的主要任務是什么?
提示:第一階段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是推翻沙皇專制統治。第二階段是社會主義革命,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歷史解釋
二月革命與十月革命的比較
互動探究(1)《列寧同志清掃地球》具體是指什么事件?清掃的對象有哪些?
(2)這幅漫畫說明了該事件的什么作用?
提示:(1)事件:十月革命。
對象:資產階級、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勢力、封建勢力等。
(2)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社會制度;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
歷史解釋
十月革命的意義
(1)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
(2)十月革命的勝利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
典例剖析
例1“四月提綱”發表不久,列寧在《兩個政權》中強調:“一切革命的根本問題是國家政權問題。不弄清這一點,便談不上自覺地參加革命,更不用說領導革命。”這表明列寧( )
A.贊成兩個政權并存
B.主張全部政權歸蘇維埃
C.肯定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D.提出與臨時政府合作
題目立意根據列寧發表的文章,分析當時的革命形勢和革命的主要任務,考查史料實證的學科素養。
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史料實證
史料一 我們原來打算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F實生活證明我們犯了錯誤。
——《列寧選集》
史料二 列寧指出:“1921年開春以來,我們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義的辦法來代替原先的行動的辦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謂改良主義的辦法,就是……活躍商業、小企業、資本主義,審慎地逐漸地掌握它們,或者說,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們活躍起來的范圍內對它們實行國家調節。”
讀史技巧(1)把握史料一中的關鍵語句“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上升到理論高度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進行分析;(2)體會史料二中的關鍵詞“改良主義”的含義,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進行對比分析是關鍵。
互動探究(1)根據史料一,分析說明“現實生活證明我們犯了錯誤”指的是什么,列寧的初衷與現實發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在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問題上,列寧的指導思想有何變化。
提示:(1)錯誤: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或希望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根源:生產關系超過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蘇俄是一個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的國家)。
(2)由直接過渡到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生產力,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
歷史解釋
對新經濟政策的評價
(1)新經濟政策是對社會主義傳統觀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新經濟政策充分說明利用商品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必要性。
(2)新經濟政策的實質是蘇俄政府允許資本主義在一定范圍和程度上得到恢復和發展,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
(3)新經濟政策是無產階級國家利用市場、商品貨幣關系和國家資本主義的形式和方法,發展社會生產力,加強工農聯盟,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的制度。
(4)新經濟政策反映了在蘇俄這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后的國家里建設社會主義的客觀規律,探索了在小農國家里建設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和方法,它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保證了蘇俄穩步地向社會主義過渡。
(5)新經濟政策大大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 ... ...
關鍵詞: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下冊PPT課件免費下載,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PPT下載,兩次世界大戰十月革命與國際秩序的演變PPT下載,.PPT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