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PPT免費下載
十五從軍征
解題:
《十五從軍征》詩題是后人所加。“十五”點明從軍時間之早,暗示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有點明主題的作用。
樂府詩集
《樂府詩集》是一本書,現存漢樂府民歌40余篇,多為東漢時期作品,漢樂府民歌大多是敘事詩,這些詩真實地表達了人民的喜怒哀樂。有的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窮困生活;有的揭露了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痛苦;有的表現了反對封建婚姻、追求美好愛情的愿望;有的揭露了貴族的腐朽生活和社會的黑暗。
《孔雀東南飛》與《木蘭詩》合稱“樂府雙璧”。
背景介紹
在漢朝,男子23歲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歲止。如遇戰爭,還要做好隨時從軍的準備,兵役時間可能會更長。這位老兵身處漢武帝時期,漢武帝是一個野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對匈奴發起戰爭,于是,文中的主人公就“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 ... ...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
十五歲就應征去參軍,到了八十歲才回家
道逢鄉里人:“家里有阿誰?”
路上遇到一個鄉里人,(我問他):“家里還有什么人?”
詩文理解:
“八十”與“十五”相對照,突出其“從軍征”時間之久;“始得歸”與“從軍征”相呼應,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家。“八十”是虛寫,寫出從軍時間之久,兵役之繁重。
“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遠遠看去(那邊)是你家,(如今已是)長滿松柏,里面有許多墳墓
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
(走到家門前看見)野兔從狗洞進出,野雞在房梁上飛來飛去
詩文理解:
“松柏冢累累”暗示老兵家人都已過世,等待老兵的,只有家敗人亡的景象。以哀景寫哀情,與下文相呼應。
... ... ...
中心意旨
《十五從軍征》描繪了一個在外征戰多年的老兵返鄉途中與到家之后的種種場景,表達了作者對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命民造成的苦難的怨恨與同情。
... ... ...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解題:《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雪歌”與“武判歸京”將內容分為兩個部分,即“詠雪”(前十句)和“送別”(后八句)。“雪”是詩人抒情寫景的出發點。
作者簡介:岑參(約715-770),唐代邊塞詩人,荊州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荊州區)人。曾兩次從軍邊塞,后曾官至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世稱“岑嘉州”。岑參工詩,長于七言歌行,其邊塞詩尤多佳作。
背景介紹:岑參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于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 ... ...
中心意旨
全詩以“雪”為線索,兼及詠雪與送別兩個方面。詩中描繪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組成了一幅壯闊奇麗的萬里邊疆風雪圖,它既是餞別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寫雪景襯托送別,又在送別中寫雪景,作者真摯而復雜的感情——對邊塞奇異風光的贊嘆,對燦爛春光的憧憬,對別友之惆悵,對故鄉之思念,全部寄托在這壯麗的雪景中了。
... ... ...
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解題:“南鄉子”是詞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懷”是題目。有懷,是有所懷念的意思。標題點明作詞緣由。
作者簡介: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詞人、軍事家和政治家。
一生積極主張抗金,終以報國無路,憂憤而死。工于詞,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為豪放派詞人代表, 風格 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人稱“詞中之龍”,與蘇軾并稱“蘇辛”。著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 ... ...
關于南宋:
南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都城在臨安(今杭州),版圖主要在東南方,是與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權。南宋經濟雖發達,但軍事實力軟弱,面對金國、西夏的侵擾,南宋統治者茍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線,無意收復中原。
背景介紹:
作者在公元1203年(宋寧宗嘉泰三年)六月被起用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陽春三月,改派到鎮江去做知府。鎮江,在歷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業之地,此時成了與金人對壘的第二道防線。每當他登臨京口(即鎮江)北固亭時,觸景生情,不勝感慨系之。這首詞就是在這一背景下寫成的。
... ... ...
文白對譯
何處望神州①?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②多少事,悠悠③,不盡長江滾滾流。
[譯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見中原呢?在北固樓上,滿眼都是美好的風光。然而,卻淪陷金人之手。從古到今,有多少國家興亡大事呢,不知道,就像長江的滾滾東流,永遠也流不盡。
年少萬兜鍪①,坐斷②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③。生子當如孫仲謀。
[譯文]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的統帥,他能獨霸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只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 ... ...
中心意旨
這首詞借古喻今,反襯諷刺南宋統治者的昏庸無能、怯懦茍安。暗示了詩人對朝廷的不滿,同時也表達了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 ... ...
過零丁洋
解題:《過零丁洋》“過”是路過、經過的意思。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廣東珠江口外。詩人被元軍所俘虜,曾路過此地,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文天祥,原名云孫,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吉州廬陵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文天祥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和散文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過零丁洋》《正氣歌》等千古絕唱。
背景介紹:
宋祥興元年(1278),文天祥兵敗被俘。第二年元月,元軍進攻南宋最后據點崖山(在今廣東新會南海中),文天祥被押解同行,過零丁洋時寫了這首詩,決心以死殉國。至崖山后,元軍首領張弘范逼迫他寫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張世杰、陸秀夫等人,文天祥不從,出示此詩以明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歷盡辛苦,遇到朝廷選拔,由科舉入仕,如今抗元戰事漸歇已熬過四個年頭。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大宋國勢危亡如風中飄絮,我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
... ... ...
中心意旨
通過追憶自己抗元的艱辛經歷,表現詩人憂國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為國捐軀的豪情壯志。
... ... ...
山坡羊·潼關懷古
元曲簡介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種文藝形式,包括雜劇和散曲。
雜劇,如關漢卿的《竇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帶。明清兩代也有雜劇,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有小令和散套兩種。散套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短靸羯场贰渡狡卵颉范际菢擞蓄}目的小令。
解題:“山坡羊”是曲牌名,潼關是古代關口名,在今陜西潼關東北,自古為軍事要地。“懷古”點明這首散曲是懷古之作。
... ... ...
作者簡介:
張養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號云莊,濟南(今屬山東)人。曾 任監察御史,以批評時政為權貴所忌,免官。后復官至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辭職歸隱,屢召不赴。天歷二年關中大旱,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辦理賑災,以積勞病卒。其散曲多描寫棄官后田園隱逸生活,對官場黑暗時流露不滿。又能詩,有《云莊休居自適小樂府》、《云莊類稿》。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風格清逸而豪放。
背景介紹:
當時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災情十分嚴峻。經歷過宦海浮沉的張養浩本已厭倦官場生活,棄官歸養;但得知關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陜西行臺中丞,賑濟災民,因此途經潼關,懷古思今,寫下了這首抒情名篇。
后因積勞成疾,客死任所。
張養浩對百姓充滿深切的同情,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
... ... ...
劃分層次
第一層,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
第二層,中間四句,寫作者途經潼關時的所見所感。
第三層,后兩句,總寫作者的感慨。
... ... ...
中心意旨
借憑吊潼關古跡,撫今追昔,聯想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統治與人民的對立,表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關鍵詞:部編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PPT課件免費下載,詩詞曲五首PPT下載,過零丁洋PPT下載,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PPT下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PPT下載,十五從軍征PPT下載,山坡羊潼關懷古PPT下載,.PPT格式;